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施指南,创设小班区域活动环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峰

  摘要:小班区域活动经常会出现区域划分比较拘谨,导致小班幼儿活动时出现相互干扰、情绪激动的现象;区域中活动内容与课程衔接不够紧密,且材料种类单一,少层次性、针对性等。为更好地让小班幼儿与环境和材料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在实践中,教师要立足渗透式领域课程,注重从区域设置的融合性、氛围创设的规则性、活动内容的计划性、材料投放的丰富性等方面入手,帮助幼儿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
  关键词:区域活动 环境 渗透式领域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51-01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延伸和补充,环境的创设直接影响幼儿经验和知识的获得,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小班区域活动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区域划分比较拘谨,多以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生活区等来划分,没有将角色游戏中的环境加以利用;(2)小班幼儿情绪易激动,自我控制能力弱,活动中相互干扰;(3)投放内容与课程衔接不够紧密,投放缺乏计划性;(4)投放的材料种类单一,缺乏层次性、针对性、递进性及挑战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渗透式领域课程,围绕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重点从区域设置、氛围创设、活动内容、材料投放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区域设置呈现融合性
  传统的一个区域一种功能的划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幼儿的需要。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在小班上学期《幼儿园里真快乐》话题开展的过程中,笔者在妞妞家中投入了三个整理框,并按照功能贴上相应的“吃的”、“玩的”、“穿的”标记,让幼儿在整理物品的时候有意识的按照物品的用途分类摆放,进一步巩固数学活动《小小送货员》。在贝贝家中投放娃娃和鞋子,让幼儿知道两只鞋子不一样,有左右之分,并帮助娃娃穿鞋子,巩固健康活动《鞋子兄弟》。在丁丁家中投放了各种蔬菜、水果的切片,吸管,让幼儿按照大小或种类有规律的交替排序穿管,制作一串蔬菜或水果,巩固美术活动《一盘蔬菜》。立足课程,顺应孩子的兴趣,在娃娃家真实的情境中,幼儿进行游戏化的操作摆弄,将课程中各个领域的内容都融合进来,将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相结合,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更有效。
  2 氛围创设暗示规则性
  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面对丰富的活动材料,他们经常会无法控制自己,主要表现为在各个区穿来穿去、材料整理比较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充分利用游戏插排、隔断、图文规则等小道具来提醒幼儿。为了平衡各个活动区的人数,让幼儿全面发展,每个活动区板块上都放了插游戏牌的小口袋,如聪明屋里有四个小口袋,就表示这里只能四个人玩。在区域板块上笔者还张贴了图文标识明显的区域规则,随时提醒幼儿本区的操作要求。有些智力游戏需要幼儿非常专注的独立完成,我就用KT板自制了十字形的隔断,游戏时拿出来正好可以让四个孩子互不干扰。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整理的良好习惯,笔者在玩具柜子的隔板和玩具筐上贴上了所放材料的实物照片,更便于幼儿整理。
  3 活动内容凸显计划性
  区域活动内容作为课程的延伸,是活动的关键,教师应围绕课程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确定活动内容,以达到教育目标。在每个话题开始的前两周,年级组会集中教师一起进行大备课组活动,分析本话题的目标、教学内容、网络图,在此基础上集合大家的智慧基本确定区域活动的内容,各班教师再依据本班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如在小班下学期《快乐的儿童节》话题中,结合数学活动《朋友多又多》可以在娃娃家中投放袜子、鞋子、勺子、碗、书包、书等日常生活学习用品,让幼儿依据物品的用途匹配相关物体,感受相关物体之间的关系;结合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在饮料店里投放果珍、红糖、乐口福、方糖等常见可溶物,让幼儿观察融化现象和水的颜色变化,感受不同颗粒的大小与溶解时间的关系,从而对科学现象感兴趣。只有做到计划在前,才能使活动内容与课程同步,更好的为课程服务。
  4 材料投放体现丰富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区域活动就是幼儿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所以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动态化、材料的多样化、材料的层次化。比如材料的层次化,我们在数学活动《好看的窗帘》,可以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材料。第一个层次,将上课的窗帘教具(如按大小间隔排序的树叶窗帘)拍成照片,提供同样的树叶和麻绳,以及已经排列好的半成品,让幼儿参考照片上的规律接着往下穿,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获得成功;第二个层次,提供排列规律图片,让幼儿根据操作要求的提示,找到符合两个差异特征的内容进行规律性排序,如一个大的正方形和一个小的三角形间隔排序;第三个层次,提供各类物品,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间隔规律进行排序。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促进了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能有所提高。
  区域活动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个别化学习、个性化发展的基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渗透式课程,努力创设能引起幼儿共鸣又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引发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主动互动,让区域活动环境真正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另一个有效平台,成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庄宏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1,05.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4.
  [3]李季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Z].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535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