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导师与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裴光术,刘清才,许红浪,冯佳文,罗敏

  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压力不断加重,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创新。高校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力军,应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相应的就业指导体系,以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水平。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导师;辅导员;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38-02
  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的就业压力逐渐加重,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当下一个不争的事实。研究生就业问题相应的成为社会和政府核心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作为高校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作为重要角色的引导人,面对研究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局面,高校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帮助研究生就业,如何创新就业机制、提高就业质量,这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学专业的前景、所读院校的知名度、研究生自身能力的高低以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帮扶工作等方面。随着研究生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就业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变化,研究生就业存在一系列问题。
  1.市场的供需矛盾和需求量的不稳定。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涌入市场需就业的研究生人数陆续增加。但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体维持平衡,提供的工作岗位并未有市场需求的那么多。于是毕业研究生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市场经济的供需矛盾突出而尖锐化,僧多粥少,扩招导致研究生就业难,这种现象也就成为理所应当的事实。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跌宕起伏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类用人单位逐渐青睐于成本付出较少的本科生,而高校和科研所则主要招聘博士研究生,这也导致大批的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
  2.学校研究生就业机制的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不具体。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就业主管部门和本科生就业指导机构设置在一起,统一由学校单独成立的就业指导中心(正处级单位)、招生就业处(正处级单位)或学生处下属的就业指导中心(副处级单位)负责。而单独成立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只有少数高校,如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机构设置不完善,很多研究生在找工作中,发现人才招聘网上和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发布的大多是招本科毕业生的,而缺乏专门为研究生提供相应招聘信息的专栏,这就导致研究生在找工作中很难搜索到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很难了解到相关的就业政策,使得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混合制的就业指导工作使得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者角色定位模糊,就业指导工作不具体,与高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情况脱节,培养的研究生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市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由于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模糊定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善,甚至有些高校的二级学院都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就业的工作人员。
  3.研究生就业心理因素复杂,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研究生是当代青年学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群体,是新时期背景下最活跃的特殊群体,这种特殊性使得研究生群体的就业心理因素更加复杂,如就业期望过高、择业观存在偏差、职业规划意识薄弱、主动性缺乏等。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观念随着外界的社会影响而变,其思想政治工作弱化,自身就业观念保守,盲目追求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和社会贡献思想。大部分研究生对单位性质、薪水、就业环境、工作岗位等都比较挑剔,都希望到高薪企业、政府机关等相关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中,由于主观要求的条件多、研究生自身素质不高、用人单位的层层选拔和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量少,最后导致大部分研究生就业机会少,就业面窄。
  二、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1.加强辅导员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引导工作。高校研究生辅导员是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意识和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直接引导人,是研究生就业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而辅导员应如何结合学校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呢?①提升研究生的环境适应力,培养研究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念。适应力是个体在外界环境变化时,通过自身调节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符合环境变化的一种平衡过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社会劳动者的教育水平需求显著提高,研究生的毕业去向由单一的科研单位迅速拓宽到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和部门,这就要求研究生在毕业时应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力。而研究生辅导员就应该在研究生入学时培养研究生的适应力,包括入学环境的适应、研究生角色的适应以及毕业后就业工作环境、就业岗位和就业性质的适应。要帮助研究生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的需求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培养研究生树立与高等教育、社会体制相适应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培养研究生自觉服务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和行业中去就业的观念,让研究生将个人的理想抱负、聪明才智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洪流中。②提升研究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化自身的就业优势。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考核标准之一,同时研究生就业群体又是一个年龄相差较大的团体。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开展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和培训,提供相应的学生交际机会和平台,加强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鼓励研究生多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课外活动,帮助研究生建立乐于与人合作、乐于与人分享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提供加强研究生人际关系的机会,增进研究生之间的友谊,使研究生之间在学习、工作、娱乐中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使研究生在面临就业时,有一个积极健康主动的就业心态。同时,辅导员还应注重自身与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培养研究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保障研究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在毕业时,要强化心理咨询开导体系,对毕业研究生做一定的就业心理辅导,缓解研究生的就业压力。③提升研究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引导研究生建立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作为就业的主体,其自身的努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是就业好坏的关键。研究生辅导员在学生进校后就应开始培养研究生的自我认识意识,引导研究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社会需求,建立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研究生能够尽早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需求定位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方向。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补充,能使研究生在毕业就业过程中更快更稳更准地定位自己的就业目标。④加强研究生就业心理疏导工作,引导研究生积极就业。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就业问题的不断凸显,研究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不少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自卑、保守、羞涩、过于急躁的心态。尤其是针对部分贫困研究生,他们在面临就业时存在一些消极的就业心理,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研究生的就业心态,做好研究生的就业心理疏导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其走出认识上的误区。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研究生要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由消极的心理状态转变为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择业心态。   2.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直接引导作用。在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中,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学术研究、生活、思维发展等方面的直接引导人,若导师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措施,重视和发挥导师自身在研究生就业中的作用,这将对研究生的就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①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意识。创新是教育之本,是国家发展之根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研究生导师在日常教学环境中,应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动性和坚决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应多给研究生提供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比重。在实验室这个团队环境中,多组建学习团队,让研究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提高学习能力,超越自我,从而在就业时,展现出就业优势。②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增强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研究生群体作为高层次的教育人士,用人单位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研究生导师在日常培养中应鼓励研究生多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多听取学校开展的各种学术报告,多参加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评比。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间接影响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应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行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导师既要导学,还要导人,导师的自我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情操修养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向导。因此,研究生导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遵守行为规范,不断完善自我道德情操;担负起对研究生人品、学术培养和引导的重任,做好研究生思想道德上的示范者和引路人,潜移默化地引导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为研究生就业铺好基石。④注重择业指导,拓宽研究生就业渠道。研究生导师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外,导师有责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性的工作,也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甚至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一些资源和关系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在开学之初,导师应给自己的研究生上好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引导学生做好求学规划,促使研究生较快地就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在就业机会方面,导师应借助自己在本行业的各种优势,提供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及参与实习、实践研究的机会,向一些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学生,从而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提供帮助。
  3.重视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合力育人作用,构建完善的育人机制。研究生就业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教育部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两支主力军,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环节。他们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架构中是平行的重要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理念上,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应从培养人才的战略出发,高度重视联合培养的作用和意义。在日常培养和就业指导中充分明确自身的育人权责,发挥好各自的工作主体作用,提高沟通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拓宽相互沟通的渠道,加深导师和辅导员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对研究生思想、学习、生活的了解,以及对研究生就业状况的了解,从而使研究生教育形成合力,改进工作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水平,促进研究生更好地就业。因此,通过制定完善的导师和辅导员合作育人机制,能进一步保证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施,能促进研究生更加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从而改变当前研究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提高研究生就业率,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编号:103245)。
  作者简介:裴光术,26岁,女,重庆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硕士,助教,科员;刘清才,重庆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许红浪,重庆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讲师;冯佳文,重庆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助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556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