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解析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松兰

  摘 要:随着学术业的不断发展,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问也逐渐地普遍,并走进了初中的课题。但是由于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质较强的课程,所以,对于化学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营,从而研究出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并通过多年在各个地区的推广应用中验证了该项教学方法的正确性。那么,什么是化学探究性试验呢?在各个地区的学校中又是怎样实现的呢?就从职业初中的化学探究性实验为切入点,简要地分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解析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解析方法;案例分析
  在中学科目中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气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除杂、固液气颜色及在空气中发生的反应等。而这些实验不仅能让我们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创新精神、探讨能力,培养综合性、复合型的科学人才。显然,这需要我们去探究、去研发、去大胆创新,而这不仅仅是依靠老师个人改变课堂所能做到的,而这显然是中学教学的一大创新改革,也是一大盲点。而我们教学从业者所需做的就是面对、适应及探究。更需要化学相关从业工作者对其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大胆研究、大胆假设、大胆创新。下面就职业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解析方法进行归纳分析。
  一、初中化学探究性试验的概述
  化学探究过程虽简单概括是一种程序或阶段,但它更是一种对科学的探究,对科学的创新、改革。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解析方法
  一般而言,化学由于是由许多的门类组成的,因此,每个化学门类都有自身的研究领域与方法,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不同研究问题的方法、途径和手段。这些都是各不相同的,因而不存在统一的研究模式,但虽说如此无论是从事哪一门类或哪一领域的研究,对于从发觉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要大体上经过这样一些类似的活动过程或阶段的,譬如,发觉问题,大胆设想,制订方案及检验假设,最后得出结论。
  正是无论是从事哪一门类或哪一领域的研究,对于从发觉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要大体上经过这样一些类似的活动,而这期间的过程或阶段构成了被称为“探究”的科学过程,进而也成为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依据。探究学习是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对于探究性学习这一理念最先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著名教授施瓦布提出来的,他认为孩童是自己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动知识的过程及具备研究自然的探究能力,这便同时形成了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的目的。而对于探究过程,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了五个阶段:(1)明确问题;(2)收集适合问题解决的资料;(3)提出假说;(4)验证假说;(5)导出结论。
  施瓦布教授等人的实验探究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像“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发现,对于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甚少,但是,同样,施瓦布教授提出的五个阶段对于任何年龄层任何职业身份都是通用的。在探究性的化学试验中我们所需做的就是大胆创新、大胆设想,并逐步实践。曾经一位著名学者说过“你教我学,我学不会;你做我看,我能知道;你让我做,我能记住。”所以学生需要动手实践,老师只是引路人,与此同时学生也应具备化学知识储备及操作的科学性,不能盲无目的地去试验,避免一些物体之间的反应。
  三、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课堂教学中因适当穿插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小现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能力。譬如,生活中最常见的:水壶用的时间长了里面会有一层白色的水垢,也有人叫它水碱或水锈,那这种白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呢?还有为什么区域的不同水垢的多少也会有变化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我们学到化学理论来解答这些问题了。而这一实验恰恰证明了,化学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究。
  案例二:
  课堂中最常见的便是运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得到的空气。而对于空气中的氢气有个爆炸范围,当它与空气混合在爆炸范围内就容易发生爆炸,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重视科学性、研讨性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安全性,这是我们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重中之重。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实验时间,操作次数等,以便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
  化学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校的化学知识只是注重理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在立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知。常言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
  参考文献:
  俞丹艳.试论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7).
  (作者单位 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
  编辑 王团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03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