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本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段落翻译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宁艳 晏芳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受到了充分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三本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来探究如何培养英语段落翻译的能力。
  2013年12月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翻译题型由原来的句子翻译变为段落翻译。本次改革加大了考试的难度,且能客观反映学生较高层次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三本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来探究如何培养英语段落翻译的能力。
  一、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在全社会受到普遍关注,许多同类院校担心落后形势,纷纷将四级考试结果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作为三本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作者所在的三本院校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小。三本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入校时的英语单科成绩就不理想。高中英语词汇量的要求是3500,但大部分的学生入校仅有几百个词汇,加之语法知识欠缺,根本无法满足大学英语的学习。
  2.学生学习兴趣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大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该学什么,很多学生没有制订过学习计划。
  3.学生对翻译不够重视,并且在平时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缺乏足够的训练。并且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内容很少,尽管教材每个单元后面都有翻译练习,但这些翻译也只是孤立的单句翻译练习,实际上只是考查学生能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或词汇造句,“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练习不是翻译,而是一种语法词汇的综合练习。”改革后翻译题的比重从5%大幅度提高至15%,考题的形式改为以语篇形式出现的汉译英段落,可见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英语学习现状对翻译的影响
  1.部分学生由于词汇量小,面对汉译英段落翻译时无法进行恰当的选词。
  2.英语基础薄弱,语法知识欠缺,即使学生看懂段落意思,但无从下手,加之对句子结构理解不够透彻,甚至理解错误,从而译出错句。有的句子甚至残缺不全,无法表达原语的意思。
  3.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自信心、跨文化知识贫乏,认为英语学习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对翻译的重要性了解不够。
  三、段落翻译能力的培养
  段落的翻译不是简单的句子翻译,应以词、句的翻译为基础,扩大到对整体段落的翻译的把握,段落内容相对完整、结构相对独立。翻译时要把整个段落当作一个有机的语篇,注意各句子之间的衔接和段落间的过渡。
  1.注重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伯格兰德曾指出:翻译的基本单位不是单词,也不是单个句子,而是语篇。李运兴教授进一步指出:“译者必须把翻译的篇章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篇章固然是一个个段落、一个个句子组成的,但又比一个个段落、一个个句子的总和多些什么,因为篇章不是语句的机械叠加,而是一种有机的动态的组合。”语篇是一个或几个或一系列连续的话语段落或句子构成的话语组合,语义连贯,合乎语法,结构衔接,用于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灌输语篇这一思想,在英语文章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理解所学文章。
  2.应改革的需要,注重翻译教学,加强翻译训练。为了适应新改革的需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考虑到翻译教学,把翻译教学与听、说、读、写等能力提高到同样重要的位置。在具体的教学计划中应该为翻译教学制定专门的课时。大学英语教材对翻译理论及实践的划分太少,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翻译的理论和训练融入课堂中。
  3.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出台,对三本院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三本院校英语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因此,教师应探索适合三本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采取现代化教学方式培养学、译能力。
  听、说、读、写、译是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可缺少的几个部分,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四级改革给予充分肯定,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三本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受词汇量和基础知识的约束较多,所以三本院校的教师应该从更基础的方面入手,注重词汇、语篇的教学,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给予翻译适当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
  [2]李成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培养[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1).
  [3]杨广波.试论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2006.
  编辑 温雪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15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