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音乐生态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琳

   在幼儿园教学中,音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大凡健康的儿童生来就喜欢音乐……无论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 但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低估幼儿的能力,没有给他们自由的活动空间。音乐活动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力。现在提倡的生态课堂能较好地克服以往教学中的这些缺点。
   在生态课堂中,需要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要营造一种“生活态”,即给幼儿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个幼儿都处在一种亲临在场的主动状态之中。
   所以,音乐活动的课堂教学应该设定为一个生成、变化、发展的环境。就如同一棵小树苗一样,在一个土壤合适、阳光充足、雨水丰沛的优良环境里,它怎能不茁壮成长?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生态课堂的构建者之一,就要精心策划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师幼之间零距离,幼儿之间零距离,更与音乐活动零距离。
   一、营造平等、轻松的心理环境,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动态生成需要有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教师始终抱着欣赏和信任的态度,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学习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打开幼儿心灵的窗户。同时对于后进的幼儿,教师要降低自己的心理期待,给幼儿安全、自由的心理感受,促使动态生成成为可能。
   1. 再现真实情景,让幼儿快乐体验音乐。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要创设美好的音乐环境,用美好的音乐去感染幼儿,使幼儿体会到人类蕴含于音乐中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让幼儿从音乐活动中获得共鸣,从而激发其他对音乐的兴趣。
   例如,在新授歌曲《彩色的春天》时,我在教室里布置了春天的景象,有粉红的桃花,白色的梨花,绿色的柳树,美丽的蝴蝶、小蜜蜂,小鱼儿、小蝌蚪等,让幼儿在活泼、欢快的乐曲伴奏下,踏着轻快的脚步自由地去春游,并问幼儿看到了什么?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旋律。接着我用优美的声音说:“春姑娘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她心里真开心,唱起歌来了。”然后我唱起了《彩色的春天》这首歌,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讲了什么事情?”“前面的节奏和后面的节奏有什么不同?”通过对乐曲的多次聆听,和将景色与小动物作比较,幼儿知道了前面景色的节奏是优美的,后面小动物的节奏是活泼、欢快的,并用优美、欢快的舞蹈来表现,让幼儿充分感受了整首歌曲的旋律后,自然的理解了歌词,幼儿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了歌曲的美。
   2. 运用语言提示,让幼儿愉快感受音乐。
   教师首先要挖掘和体验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教师可随着优美的音乐,用简洁美妙的语言引导,把乐曲的意境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起来,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意境中畅想,感受乐曲的特性。
   《小鱼的梦》是一首摇篮曲一样的歌曲,它的旋律起伏不大,长于抒情,节奏均衡,略有摇荡感,速度徐缓,力度较弱,音乐形象亲切而温存。于是我们用柔美的语言提问幼儿“你感觉怎么样?在梦里你们见到了什么?”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欣赏,每听完一次就鼓励幼儿将感受说出来,“我看见妈妈抱着我,在月亮上飞啊飞。”“我做了个美妙的梦,有甜甜的冰淇淋,美丽的糖果屋”……我们让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奇妙的想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欣赏活动,在我们的鼓励、肯定下,平时不爱开口的幼儿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都能渐参与其中。
   二、打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自身体验的学习情境,让音乐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使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空间。
   1. 鼓励幼儿“胡说八道”。
   “胡说八道”是一种身心愉快的感受方式。它可以使幼儿获得较深刻的心理体验。音乐的美被称为是“最直接,最彻底,最动人”的美。幼儿在欣赏之后怎么会无动于衷呢?要想让幼儿有话可说,关键是教师是否给了幼儿表达初衷的宽松环境。
   在欣赏《喜洋洋》时,一开始幼儿都很认真的听着,随着音乐的深入,有些幼儿的脚还随着音乐轻轻抖动,有些幼儿闭着眼享受着音乐,还有的边听边摇头拍手。欣赏完后,我问幼儿:“你觉得这首音乐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的幼儿说:“好像一个商场开业了,大家都来看。”有的说:“像是在过年放鞭炮,敲锣打鼓。”还有的说:“小朋友在庆祝六一节,太开心啦!” 鼓励幼儿对音乐“胡说八道”是引导幼儿放飞思想、走进音乐的有效途径。
   2. 允许幼儿随意创作。
   音乐是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感而发的过程。教师只有允许幼儿随意创作才足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质,足以实现让幼儿获得最佳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音乐欣赏中,幼儿不经意地扭动身体或挥动双手;在动作表演时,幼儿创造的一系列奇怪动作,这些时候,教师若允许幼儿随意创作,幼儿刹那间的顿悟便是幼儿对音乐欣赏的最佳体验,幼儿的参与和创造热情也将随之激发。
   三、提供充足、平等的表现机会,有效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幼儿在表演时没有表情,说明幼儿的表演激情提不上来,内心感受体会不到表演内容。有了内在的感觉,动作才有韵味,面部的表情也才能自然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让幼儿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
   1.丰富课前知识,让幼儿“有事可做”。
   幼儿在表现音乐时,并不是不懂欣赏,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所以,在课前,我经常会给幼儿丰富相关的知识,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来进行自由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
   在《劳动的人》这一主题中,我发现很多幼儿都在谈论附近造房子的事情,他们说的说、做的做,劲头十足,似乎这里造房子也成了生活中一道风景线,孩子们兴趣十足地模仿成了表现表达的一种方式,这也恰恰是音乐活动《造房子》所需要的课前知识。在音乐声中,孩子们通过肢体来表现砌砖、贴瓷砖、拌水泥、敲钉子、锯木板、油漆墙面等造房子的动作。活动中孩子们肢体语言丰富多变,他们有的将自己变成了一颗钉子,随着音乐的节奏渐渐地蹲下,就像被敲进了木头里;有的站的笔直,将自己变成了一面墙,同伴在他的身上刷着“油漆”。 我还拍摄了建筑工人在烈日下辛苦工作的场景,很多幼儿看后,都很受感动。在合作表演中,有的幼儿扮演工人时,就把自己想象成在烈日下工作,还不时地擦擦汗,大家在愉快的氛围中表现着建筑工人的辛苦工作。
   此时孩子们自然而然体验音乐的节奏、音乐的性质、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而他们的干劲、他们的热情配合着音乐所带给我的震撼,也成了感动我的新的音乐环境。
   2. 提供头饰、道具,让幼儿有据可依。
   很多孩子在音乐感受中的角色意识不强,所以很多时候,我根据音乐的内容,提供相应的头饰、道具等,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音乐氛围中。
   如,在学习歌曲《逛商场》时,我提供了“爸爸、妈妈、小弟、小猫”的头饰,让幼儿想想“爸爸走路是什么样的?妈妈呢?小弟呢?而小猫也想去逛商场,可是它的工作还没完成,还要捉老鼠呢,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在表演中,我惊奇地发现,幼儿自然而然地用有力、温柔、活泼的声音和动作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物,而在唱到“小猫”时,幼儿的脸上都是可怜的表情,还有的幼儿还在后面加了一声长叹“喵――”。幼儿在这样一种自由愉快的表现中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小弟逛商场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小猫的无奈,整个歌唱活动显得十分愉快。
   总之,“生态”的课堂,是诗性的学习场所,是享受学习的绿色环境。这样的课堂,显露了自由之美,焕发了儿童的天性,萌发了创新的智慧的火花,是我们所应追求的。我们相信只有在这样的生态课堂中,幼儿每天才能以快乐的心态参与学习,以美好的心境对待每一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