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个性行为特点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丛玉燕

  摘 要
   本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等编制的《幼儿个性行为表现家长评定问卷》为测量工具,探讨了768名幼儿的个性行为表现,结果表明:(1)幼儿个性心理结构由智能、自我意识,攻击性,亲社会,外向,内向/同情心,情绪性六因素组成;(2)幼儿个性行为表现总体上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3)6岁是儿童攻击性行为比较明显出现时期;(4)幼儿个性行为表现受父母亲学历影响显著,其中母亲学历显著影响幼儿个性,但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没有影响,父亲学历不会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5)尽管家庭经济状况会极大影响幼儿个性行为表现,但不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
   幼儿 个性 行为 特点
  
   一、问题提出
   许多研究证实,幼儿阶段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幼儿阶段儿童个性发展特点、对从小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十分重要。
   个性是个体内隐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只有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才能得以体现。传统方法仅凭借日常观察显然不够科学,借助科学的评定量表对儿童个性进行评估,以此全面地了解儿童个性特点,并预测儿童个性发展的方向,不仅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因人施教,而且可以为父母搞好家庭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已有研究多是围绕幼儿个性的某一构成要素的特点、发展进程、影响因素进行研究[1][2][3][4],系统对个性整体进行研究也多以大、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5][6],对幼儿个性行为特点进行系统研究的相对较少。从研究工具上看,已有研究采用的多是国外编制或者国内修订的一般人格特质量表,如卡特尔16PF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SCL-90等,对于中国国情下成长的孩子缺乏适切性。用适应中国文化背景的本土化的测量工具从家长的角度探讨幼儿个性的结构及影响因素的几乎没有[7][8]。本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等编制的《幼儿个性行为表现家长评定问卷》为测量工具,通过分析中国文化背景下768名家长对其孩子进行的个性评定结果,探索幼儿个性结构的构成因素,发现幼儿个性中存在的问题,为幼儿良好个性的养成提供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涉及范围为山西省各市、县级幼儿园。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800份,其中32份为无效问卷,总有效率为96%。城市幼儿405人,乡村幼儿363人,男幼儿388人,女幼儿380人。
   (二)研究方法及程序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等编制的《幼儿个性行为表现家长评定问卷》为测量工具。该量表有99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方式,从1(从不这样)到5(一直这样)。本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 研究程序
   (1)施测量表。说明填写方法、注意事项,在确认理解后,由父母双方共同填写。
   (2)将收回的有效问卷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录入、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因素分析
   1. 分析变量的相关矩阵
   采用Barlett球形检验和KMO度量,结果如下:
   KMO=0.910 Barlett Test Of Sphericity=23772.99,Significant=.000
   KMO值为0.910,表明因素分析的结果会很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Kaiser,1974)。Barlett球形检验值呈显著水平,表明变量的相关矩阵差异显著,不是单位矩阵,因此,可以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
   2. 因素提取
   对问卷的99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反复叠代的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共25个,累计贡献率为57.64%。根据因素提取的陡阶原则和对各个因素意义的理解,在进行最大正交旋转后,抽取出6个因素,其累计贡献率为32.565%。这一数字不是很理想,但考虑到个性的复杂性以及由于父母受偏爱、对评价结果有顾虑、对孩子了解的片面性等因素干扰,对幼儿个性评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一结果尚可接受。分析各因素所含题项的内容:第一个因素包含31个题项,内容主要涉及幼儿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聪慧性以及自我评价、自信等方面,可命名为“智能、自我意识”;第二个因素包含21个题项,内容主要涉及对人没礼貌、不能与人友好相处,可命名为“攻击性”;第三个因素包含19个题项,内容主要涉及对人友好,能关心和帮助别人,可命名为“亲社会”;第四个因素包含12个题项,内容主要涉及性格外向,可命名为“外向”;第五个因素包含10个题项,内容主要涉及能同情别人、做事比较胆怯,可命名为“内向、同情心”;第六个因素包含6个题项,内容主要涉及抑郁、哭闹等情绪变化,可命名为“情绪性”。
   (二)问卷信度
   采用同质性信度指标,发现总量表的Alpha系数为0.9094,五个分量表的Alpha系数分别为.8920、.8481、.8370、.6159、.4511、.1625。从六个分量表来看,除分量表六的信度较低外,其他量表的信度较高,说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
   (三)问卷效度
   采用内容效度为指标,见表1
  表1 各分量表之间与问卷总分的相关
  *P<0.05 **P<0.01
   表1的结果表明,问卷总分和6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6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四)项目分析
   经过t-test检验高低两组在题项上的差异以及题总相关,发现2个题上的t值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两题分别是:与家长说话小心谨慎,怕受批评/平时较正常,每当遇到陌生事物或有一定风险性的游戏(如过独木桥)时,就会表现出焦虑、犹豫或退缩。说明这些题目设计不够理想,可以考虑删除。其余所有项目都达到显著水平,可以认为问卷有非常好的区分度。
   (五)幼儿个性行为表现的性别差异检验
   对幼儿各因子发展的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可以看出男女幼儿个性在总体上存在差异,在第三个因子亲社会上存在差异,且为女生高于男生。其余因子上没有差异。这与我们日常生活所观察到的一致,也验证了以往研究的结果[8]。总体上,男女幼儿个性存在差异,一方面可能与不同性别本身存在的生理差异有关,如已有不少研究证明男性体内较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其攻击性行为增多;另一方面,也与其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教育有关[9]。女生的亲社会行为高于男生与社会角色期望相吻合。传统上倾向于认为男孩子的天性就是调皮捣蛋、有攻击性、好动好闹、粗暴等,而认为女孩子更多的富有耐心、文静、温柔、善良、谦和、服从、与人为善等天性。这种观念认同直接导致社会、学校、家庭对男女孩子不同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从而使教育期望的结果呈现出在亲社会上女生高于男生的态势。
   分析男女幼儿个性在其余因子上没有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幼儿阶段个性刚开始形成还未完全分化造成的。幼儿阶段可以说是儿童刚刚开始接触社会的时期[8],受心智发展水平的限制,儿童之间原有的认知结构差异很小,后天的环境教育作用于他产生的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六)幼儿个性行为发展的年龄差异检验
   本研究选取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个性发展年龄差异检验。多重检验结果表明在第二个因子攻击性上4岁与6岁之间有差异,5岁与6岁之间有差异,4岁与5岁之间没有差异。在其余因子上不存在年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6岁是儿童攻击性行为比较明显出现的时期。以往研究也发现,中班到大班阶段是幼儿大多数个性特质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8]。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儿童在幼儿园生活初期难以适应陌生的环境和教育方式,其个性许多方面的表现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社会经验在逐渐增长,加之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他(她)似乎知道要通过“竞争”来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环境。在其余因子上,幼儿个性不存在年龄差异,我们认为也是由于幼儿阶段个性还未完全分化造成的。

   (七)父亲学历对幼儿个性影响的差异检验
   方差分析显示:幼儿个性总体上受父亲学历影响显著。其中,在第一、四、五个因子上初中学历的父亲与高中以上本科以下学历以及本科以上学历的父亲对幼儿的个性影响不同,而高中以上学历与本科以上学历的父亲对幼儿的个性影响没有差异。可见父亲受教育程度低直接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接受良好教育的父亲不仅能开发幼儿的智力,而且能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性格。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六个因子上,父亲学历对幼儿个性影响的差异仅仅体现在具有初中学历和高中以上本科以下学历的差别,这说明受教育程度低,认识水平低导致父亲在教育子女时可能会持一种较为偏激的态度,影响到儿童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态度以及情绪的稳定。在第二个因子攻击性上,幼儿个性不受父亲学历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从传统意义上说,无论受过何种教育的父亲,作为男性的角色,他们似乎更推崇一个人要有“斗争”的意识,退缩是没骨气的表现,所以当孩子表现出冲动性和攻击行为时,往往能以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有的父亲甚至可能还鼓励孩子对他人的侵犯给予还击,认为这样才像个“人”,能活出“人”的味道,从而在此观念引导下熏陶出的孩子在攻击性上不受其学历影响,这似乎有其存在的道理。
   (八)母亲学历对幼儿个性影响的差异检验
   方差分析显示:幼儿个性总体上受母亲学历影响显著。其中,在第一、二、四、五、六个因子上初中学历和高中以上本科以下学历以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母亲对幼儿的个性影响不同,而高中以上学历与本科以上学历的母亲对幼儿的个性影响没有差异。六因子中五个因子与母亲学历有关,说明幼儿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母亲影响,尤其是高素质的母亲更能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母亲作为女性, 先天具有的耐心、细致使其在照顾子女中承担了主要责任,可以说孩子在幼儿阶段主要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的言谈举止、思想意识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孩子在此阶段形成的个性受母亲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第三个因子亲社会上,幼儿个性不受母亲学历的影响。这与此阶段儿童善良、童真的美好天性有关,他们用一双真诚的眼睛看世界,更多的是看到了事物的美好面。加之母亲的女性角色在与孩子交往中,将善良、忍让的特点不自觉地影响给孩子,从而决定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另外,受我们文化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避免人际冲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体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10]。
   (九)家庭经济状况对幼儿个性影响的差异检验
   研究表明:幼儿个性总体上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显著。其中,除了在亲社会上,幼儿个性不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在其余的因子上,幼儿个性都要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而且很明显的是,经济条件较差或差的家庭会极大地影响幼儿个性。家庭经济条件的优越与否是为孩子提供各种物质和精神条件的前提,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能为孩子营造相对有利的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形成的环境,诸如给孩子创造各种条件接受文化教育;为孩子提供富足的营养等。分析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应该说也是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即不管经济富裕与否,学会做“好人”是第一重要的。
   四、结论与对策
   1. 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等编制的《幼儿个性行为表现家长评定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指标,区分度也很好,可作为家长科学地分析和了解幼儿个性的有效工具。
   2. 通过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发现幼儿个性心理结构由六因素组成:智能,自我意识,攻击性,亲社会,外向,内向,同情心,情绪性。其中,智能,自我意识是最重要的因素,可见家长对幼儿这一个性因素的重视程度。科学地开发幼儿智力,帮助幼儿建立明晰的自我意识是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此一阶段教育的重心。
   3. 幼儿个性行为表现总体上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4. 6岁是儿童攻击性行为比较明显出现时期,此期应注重加强德育教育。
   5. 幼儿个性行为表现受父母亲学历影响显著,其中母亲学历显著影响幼儿个性,但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没有影响,父亲学历不会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提示父母亲特别是母亲加强学识修养,提高综合素质能极大地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康成长。
   6. 经济条件较差或差的家庭会极大地影响幼儿个性。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A].博士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4
   [2]张丽华,杨丽珠.3~8岁儿童自尊发展特点的研究. [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l)
   [3]张日异,胡克祖,杨丽珠.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探索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
   [4]杨丽珠,王娥蕊.大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 [J].调查与研究,2005,(4)
   [5]聂衍刚,郑雪.中学生人格特点和发展现状的研究. [J].心理科学,2004,27(4)
   [6]钮丽丽,周燕,周晖.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的研究. [J].心理科学,2001,(4)
   [7]杨丽珠,张野,刘文.基于教师描述的幼儿个性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J].心理科学,2004,27(3)
   [8]张野,杨丽珠.我国3~6岁儿童个性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 [J].心理科学,2005,28(4)
   [9]庞丽娟,陈琴,姜勇,叶子.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1)
   [10]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