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进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文平

  【关键词】 幼儿教育;进餐;细节教育;
   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94―01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家长、老师对孩子幼儿园进餐问题非常关注。“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强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因此,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照顾孩子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孩子的心理加以保护。因此,进餐问题已不能仅仅从身体健康考虑,还必须从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人员之间缺乏沟通。日常工作中,老师和保育员虽有缜密的计划和安排,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但是在进餐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握、操作顺序、操作节奏上都有一定的纰漏,比如老师的学习活动或餐前谈话没有结束,保育员已经开始按照规定时间分发餐具;又如,在冬季饭菜盛好幼儿进桌用餐时,饭菜已经冷却。
   2.餐厅进餐环境缺乏温馨气氛。进餐的活动室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幼儿的食欲。(1)噪音。餐厅外有多余人员走动或讲话,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减少进食量。(2)室温。餐厅温度过低,饭菜易凉;温度过高,会造成孩子烦躁,降低孩子食欲。(3)整洁度。餐厅杂乱,如玩具乱放,地上有纸屑杂物等,会影响孩子进餐的注意力。
   3.家园之间缺乏沟通。幼儿在幼儿园进餐时,因为有一定的要求,并且自身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往往完成得比较出色。但是在家中,他们经常表现出和在幼儿园截然不同的表现。再加上家中长辈对孩子言行的宠爱和放纵,导致孩子进餐的良好习惯不能和幼儿园同步进行。
   二、解决策略
   1.环境创设的适宜性。
   (1)开展安静的餐前活动。安静的餐前谈话能够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让孩子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孩子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之前因游戏的结果而产生的消极状态慢慢转化为积极;通过注意的转移使心情不好的孩子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这一系列举措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2)酝酿愉快的用餐气氛。为了保证幼儿吃饭时的良好情绪,老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能处理问题或批评幼儿。我们要保证幼儿的进餐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我们可以在进餐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和餐后阶段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播放曲目可以是幼儿熟悉的小夜曲、轻音乐、钢琴曲等,使幼儿的心情平复下来,安静、愉快地用餐。
   2.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1)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培养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进行。比如,吃饭时的用餐礼仪,有的孩子咳嗽、打喷嚏时冲着别人或冲着碗,不捂嘴或扭头,污染了自己和别人的饭食,极不卫生。我们可以在饭后,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在打喷嚏时鼻子里的喷嚏会喷多远。如果不把鼻子捂起来,会把病菌传染给别人,同时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2)通过多种形式来巩固培养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出现一些吃饭掉米粒、餐具乱扔、洗手方法不正确,没有秩序、没有正确的漱口、擦脸的不良现象。作为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的开展,如,讲述故事“漏嘴巴的大公鸡”,运用音乐节奏认知古诗“悯农”引导幼儿吃饭不掉米粒;中班的幼儿可以以情境表演“娃娃家”,让幼儿感受餐具乱扔的凌乱场面,然后让幼儿将餐具收拾好,体验环境整洁的好处,从而使幼儿懂得整理餐具的重要性。
   3.注意家园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1)家庭当中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要一致。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而父母的教育观念相对他们比较理性。所以,父母要把良好进餐习惯的观念传输给孩子的爷爷奶奶。
   (2)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要一致。不少幼儿在幼儿园里能自己吃饭,但一到家中就判若两人。如果幼儿在家、在园表现不一,就说明还没有养成好习惯,也反映出家园在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家长的榜样作用。要幼儿有良好习惯,家长就要以身示范。要幼儿吃饭不讲话,家长就不能在吃饭的时候乱说话;要幼儿吃完饭把餐具放回原处,家长更要做到生活上有条有理,餐具不能乱扔乱放,如果家长没有良好习惯是不可能培养出幼儿良好习惯的。
  编辑:郭裕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712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