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技能的“教”与“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宇红

  一、背景阐述
  自从聆听华师大华爱华教授生动地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之后,我们在认同与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以往约定成俗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颠覆与全新的认识。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与潜能呢?一次集体美术活动背后是一个系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孩子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和直接体验的积累,激发孩子对人、事、物的情感,这样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自主的表达表现。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困惑,最多的还是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技能的“教”与“学”应该如何把握?我想透过以下案例来呈现我经历的困惑、思考和摸索的过程。
  二、活动案例:美术活动“彩墨小鱼”
  (一)活动背景
  水墨画教学是我园新开设的特色课程之一,在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培训与尝试,已逐步从特色班转向了普及班的组织实施。我们通过《小鱼》活动,展现了现阶段中班幼儿在水墨画学习活动中对水墨画中特有的材料的使用及作画的习惯。通过教师语言、动作的引导,帮助幼儿掌握中锋行笔的作画方式。通过国画形式的演绎,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水墨画的乐趣,提高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二)第一阶段活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教师三次示范画的方法,从不同程度循序渐进地来引导幼儿学习用中锋行笔画小鱼的身体。
  第一次示范画主要是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外形特征,感知小鱼的身体一头粗一头细。
  第二次示范讲解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作画过程及作画要领,知道小鱼的身体要用粗笔来画,竖起笔,轻轻落下,慢慢提起――
  第三次示范就是解决方向问题了,一般幼儿画小鱼通常喜欢从上往下画,而对从下往上画的小鱼就很难表现了,这次以幼儿探索为主,尝试感知从上往下游的小鱼要从下往上画。
  幼儿作品:
  活动后反思:
  这次活动从孩子们的作品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幼儿的作品还是以表现从下往上游的小鱼为主,特别是小鱼的尾巴都很难表现出来,小鱼身体要么很细要么很粗,整个画面缺少灵动性,千篇一律。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活动,表现的是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幼儿画画冲动的是幼儿自己对事物的印象,而不是画画的技能,所以,没有感受就没有表现。
  (三)第二阶段活动过程
  1.前期经验的积累
  饲养小鱼:活动前期我便在自然角内添置了两条小鱼,让幼儿进行饲养和观察,变化的事物特别能够引起低幼年龄孩子的注意和喜爱,自然角边常常会有孩子趴在橱边看着小鱼在水里游动的现象,有时还会忍不住伸手去碰碰水中的小鱼,幼儿对小鱼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外出赏鱼:走进大自然,让幼儿亲身感知,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是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一条重要途径,结合我园的地理优势,我带着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外出赏鱼的活动。活动中,我发现:(1)很多幼儿都对鱼特别感兴趣。(2)活动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鱼的问题。鱼的颜色?形状?像什么?当人靠近鱼池边时,鱼会怎样?喂食时,鱼会怎样?鱼在水里干什么?在这里看到的小鱼和饲养在浴缸里的小鱼是不一样的,当幼儿给小鱼喂食时,鱼儿们从四周聚拢了过来,看到那么多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鱼儿,幼儿大为震惊,都发出了“哇――”的感叹声,有的生怕惊到了小鱼便捂住了嘴巴,看得特别仔细,所以这次外出活动幼儿对小鱼的情感又更进了一步。
  2.活动开展过程
  为了让幼儿带着画面感和情感投入活动中,这次则是在幼儿已有观看小鱼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体验,让幼儿观察小鱼的不同动态和外貌。我们在活动设计和范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将整个活动环节设计得更为简洁流畅富有情感。
  范例欣赏:这次将欣赏范例提到了前面,因为水墨画的小鱼与幼儿一般的作画表现是不同的,头、身体、尾巴是一笔连在一起的,所以范例欣赏主要是解决这一问题。
  隐性示范:第一次隐性示范,通过隐性示范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中感受鱼形与画法的关系。第二次示范就采用了大家的建议,以教师完整示范、幼儿练习的方式进行开展,让幼儿在练习尝试中感受用笔,学习把握画小鱼的方法和过程。
  创作表现: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大幅度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幼儿徒手练习顿与提的手法画不同方向的小鱼,孩子们的表现都特别棒。在交代操作任务的同时也随机投入了情感教育,通过背景交代,出示美丽的家乡朱家角来萌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展示交流:幼儿在画有美丽背景的画卷上共同操作,以四幅长卷画组合成一幅画的方式,让幼儿感知一幅完整的水墨画作品的基本元素,从调色―作画―落款,进而感受合作的乐趣、合作的力量。并加大了展示交流环节,让幼儿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幼儿作品:
  活动后反思:
  从幼儿的作品来看,笔下的鱼儿瞬时充满了灵性,画面更为生动有趣了。幼儿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脸上充满了自信,“老师,瞧!我的小鱼在吐泡泡。”“老师,我的小鱼躲在水草里,他们在捉迷藏。”“我的小鱼们排排队在做操。”每个幼儿的作品背后都有他们的故事。所以这次活动幼儿表现出来的小鱼线条更为流畅,游向也更多变,幼儿带有情感地表达让小鱼们也有了活力。
  三、感悟与收获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教他们学习绘画技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渗透,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幼儿美术活动“技能”概念的认识
  传统意义上对“技能”的理解是指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不断地通过大量的机械重复的学习、练习、巩固的过程而获得的一些技术能力被称之为技能。当看到亮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和范例几乎一样的作品,我们就认为是目标达成。但如今当我们翻开新版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部分的年龄段培养目标、指导策略等的内容,我们应该明显地发现实际上已有实质性的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技能,它更是一种对“有趣、丰富、玩法的绘画工具、材料、形式”的兴趣引导和培养;一种对“真情流露和真实水平”的尊重与认可;一种对“观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对美术技能在幼儿绘画中价值作用的认识
  美术活动中“技能”是需要的,它也是帮助幼儿大胆表现,获得成功体验的一项有力支撑,是幼儿绘画过程中必定会经历和积累的。就如这次美术活动,让幼儿在练习尝试中感受顿与提的手法画不同方向的小鱼,在理解不同的落笔姿势和小鱼游向的关系后,幼儿一下子能更大胆地进行表现表达,小鱼游向表现开始多样化了,幼儿感到更自信了。这些就是活动中不可回避的技能,关键是教师如何来有效地引导,不能让技能成为幼儿惧怕的挡路石,应该让技能成为帮助幼儿体验成功,发现美、感受美的助推器。
  3.对美术技能与活动中幼儿自主表现表达的认识
  在新指南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能更好地理解自主表现表达的重要性和它的意义。华爱华教授曾提到过:“为什么有的人唱歌虽然用技很高,但不打动人,而有的人却声情并茂让人感动。因为前者只是炫技没有用情,后者则对歌曲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前者只是唱给别人听,后者却在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内心。”因此,我们应该明白幼儿的自主表现表达能力应该比技能更重要。以这二次活动相比较,当技能被情感包围的时候,它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幼儿的作品也就开始变得与众不同。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780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