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陈小宝引发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詹丽

  陈小宝(化名)是我们二年级的学生,是个很帅的小男孩,浓眉大眼,非常顽皮,头发林里有小时候碰破、很长的白色伤痕,整天流鼻涕,衣服总是脏得快,破得快。大冬天,敞着怀,也不感冒。不能去的地方他要去,不能爬的地方他偏爬,经常打架,撩逗女同学,小小年纪,竟敢和五、六年级的大男孩叫板,打起架来大有拼命三郎的劲儿。他的学习自然是不好,天天事很多,因为经常和别的同学打架吵架骂人,所以经常有别的家长警告他,要揍他,但他的父母从来不护犊子,从来没与其他家长发生过冲突。他妈妈说:小男孩之间哪有不打架的,今天打,明天就好了,都是狗脸。虽然小宝特别淘气,但老师都不讨厌他。
  他特别护着他班的同学,如果大孩子欺负他班的学生,他会带领班上一群小男孩一起来找事,你拿他班的一把扫帚,他就记得来要,你拿走他班的一根柴火都不行。运动会接力赛,他拼命地跑,集体荣誉感特别强。某同学彩笔没有带,他总是说“用我的”。于是他的彩笔总是先用完,但他的笔用完了,别人却不肯借给他。某同学生字本用完了,老师说谁愿意借给他呀,他会最先站起来说“我借给他”。结果有时他在书包里找半天找不到,其实他自己也没有多余的,但就是那么热心。劳动最积极,最重最脏的活儿都是他的,可是他们班里好多孩子连地都不会扫,所以拖地扫地几乎都是他的事。老师在和不在,他都很卖力。老师经常批评、体罚他,他却从不记仇,见了老师老远就喊“老师好”。早晨上学,碰见老师买菜,他会说“老师我帮你提吧”。看到老师抱着作业本和水杯进教室,他知道帮忙接一下。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全校去市红军广场参观革命博物馆,中午12点多钟,校长去超市给老师们买吃的,老师们在广场看着学生。学生自带了干粮,都围着一堆一堆地自顾自地吃。老师们都饿了,特别是,有的老师有胃病饿得难受。这时只有陈小宝和方正两个孩子记得拿出自己的饼干,跑过来请老师充饥。老师并不忍心吃学生的东西。全校学生中有比他们大的,也有比他们小的,他们都忙着自己吃,可陈小宝的心目中知道关心他人。
  他班上还有一个小男孩,也很帅,特别白,胆小,成绩好,已经是二年级了,家到学校只有700米,而且不过马路也没有车,可他妈妈天天接送,给他背书包,说书包太重。下台阶,天天听见他妈妈叮嘱:慢一点,慢点哈,到教室先记得交练习册,上课认真听讲哈……连我都听烦了。天刚下小雨,他妈妈就来送雨伞,天还没变阴冷,他妈就来送衣服。那个孩子在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经常和他妈妈顶嘴。即使学习好,将来又能有多大出息?
  记得有一次我和儿子及我妹妹,还有妹妹的儿子一起从潢川下火车,坐大巴回罗山,车很挤。妹妹抱着孩子,孩子的脚不小心挨着了旁边一个小青年的衣服,他就吵嚷起来。我妹妹说:你坐着,我抱孩子站着,如果懂点文明,你就该起来让座,你还吵什么吵?结果那小青年恼羞成怒,吵得更凶,说弄脏了他的衣服要赔。我儿子不愿意了,对他吼了几句,他没吭声了。在光山下车,小青年有接站的人。他站在车门口很骄横地对我儿子说:有种你下来。我在车后面,没听见,只见儿子甩了一下头发走了下去。那时他只有17岁,面对两三个比他大的小伙子,他没有装孬种。司机和售票员害怕出事,赶紧下去把我儿子扯上来,开车走了。我不赞成儿子打架,甚至害怕他打架,但那一刻,我觉得他是个男人。
  记得上世纪90年代,《读者》的一篇关于中日孩子夏令营的生活的文章,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暴露出中国孩子教育的许多弊端:娇生惯养,父母跟着送吃的;孩子落在队伍后面,抢不到饭吃……恐怕许多家长都读过那篇文章,但又有几个家长舍得像日本人那样教育孩子,让孩子赤脚在雪地上跑步,把孩子送到荒岛上去锻炼生存能力?
  中国的小学,女老师越来越多,本来现在的孩子都是母亲带的多,都是乖乖女,小绵羊,小皇上。怕风吹着,怕雨淋着,含着怕化了,捧着怕烫着,怕树叶落下来砸着头。只要学习好,一切就都好了。只要学习,哪怕饭喂到嘴里也乐得跑前跑后,屁颠屁颠的。你看,很多男孩子爱哭又干净,白净又胆小怕事,且自私,有的还透着成人的市侩。很多男孩长大了温柔听话,娘娘腔,怕吃苦,没有冒险精神,没有一股子闯劲儿。很多大学研究生毕业,不敢创业,只想安逸。有调查显示,创业的相当多的是那些读书时60分左右的学生、三等学生。因为学生时代他们就学习不好,胆大爱闹事,鬼点子多,爱玩,有号召力,爱帮助人,有人缘,他们没有老师的娇宠,没有骄傲的成绩,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所以不怕失败,也不怕丢人。还因为他们没有令人骄傲的文凭学位,所以也被逼迫着去创业,给自己定调低,从底层做起。很多企业家学历都不高,就是这样由小到大,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
  陈小宝可能与名牌大学无缘,但总是很快乐,很阳光,心理很健康,他不会得抑郁症。长大了,他一定是条汉子,是个爷们。如果歹徒袭击你,第一个冲出来救你的可能是他;如果你病倒路旁,第一个来关心的也可能是他,这一点我相信,深信。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不能没有“陈小宝们”,我们的社会也不能没有他们!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学校)
  责任编辑 邹韵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804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