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职院校宿舍的人性化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琳

  摘 要: 宿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除了教学课堂之外的主要生活场所,宿舍环境直接关系学生成长。因此,我们应从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素质及宿舍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以加强对宿舍的管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宿舍 人性化管理
  宿舍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宿舍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绩、素质培养,乃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然而,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并加以完善。
  一、目前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角度看。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很多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比较明显,在与宿舍学生相处时,大多考虑自身利益,甚至会不顾校规校纪,做出不利于寝室和谐的行为。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为“90后”,由于受到家里的宠爱,部分学生形成了自私张扬的个性,大多表现为散漫,不受约束,这就造成管理人员工作难以开展。
  2.从学校角度看。学校的宿舍管理方式和观念过于陈旧,片面地强调校规,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压力,过于强调老师的权威,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对宿舍管理的内容也不够全面,一些院校将工作重点放在宿舍卫生等方面,而忽视对学生的生活关怀和舍友间相处;一些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为初高中文化水平,甚至是小学学历,教条的执行管理制度和学校的要求,缺乏和学生间的交流,造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二、宿舍人性化管理的办法
  面对宿舍管理出现的种种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学生的宿舍管理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校园的和平稳定。因此,学生宿舍的管理方式应该更具备针对性,提高有效性。以“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宿舍管理人性化势在必行。
  1.转变宿舍管理的观念,全面加强宿舍的管理工作,实行全兴的管理方式。宿舍管理不应只包含卫生这一个简单层面,而是应该包括学风建设和分化建设等多方面,在宿舍管理中充分体现学生本位的管理理念,不要高高在上,而是要为学生的宿舍生活提供服务,深入了解学生在寝室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整洁文明和谐的寝室生活。
  2.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健全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根基,宿舍管理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在管理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更规范化、科学化与人性化,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校还要对学生的宿舍表现进行量化,将宿舍表现纳入学期考核,真正意义上完善执行管理制度,而不是浮于形式。
  3.要提高宿管人员的素质。宿舍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宿舍管理工作实行的好坏。因为高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宿舍管理人员与学生会有很多接触,他们的言行、为人处世对学生都有直接影响。这就对宿舍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不是简单地实施一项职责,而是集政治、文化、业务等中和素质于一身的全面人才。因此,在宿管人员的选拔上要考虑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等方面。这样就能建设一支有素质、有朝气的管理人员队伍,而且要加强宿管人员的思想建设,调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对工作有诚心。宿管人员不仅要在上岗前进行培训了解职责,上岗后也要不断深造和培训,以应对时代的发展的突发事件的处理。
  4.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宿舍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宿舍文化的建设,经常组织一些能够活跃气氛、增强同寝室人员感情的文体活动,如文化节、文明寝室评比和楼层间球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习压力,而且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增强寝室的凝聚力,甚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宿文化的建设工作,在宿舍管理中多一些文化的培养,多发挥文化的导向,让学生在宿舍相处中感受到独特的寝室文化。在沐浴文化的同时修身养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有利于宿舍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者必须引起重视的一项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工作学习,还会影响整个院校的和谐稳定。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宿舍的管理制定,提升宿管人员的整体水平,创建和谐的宿舍文化,才能使宿舍管理工作早日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
  [1]李仕武.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J].职教论坛,2005(17).
  [2]郭文.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尹晓菲.浅谈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839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