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消解“原生家庭”的不利影响,帮助孩子走向阳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16-01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原生家庭”状况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成果: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责难;在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争斗;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变得羞怯;在赞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感激;在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自爱……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引发了我对“原生家庭”与孩子成长的关联性的关注。
  我执教的704班学生A,她的亲生父母很早离异,孩子随母亲生活,母亲靠在孩子舅舅处帮工维生。其父从不看望孩子。孩子妈妈是个比较悲观、性子急的人,加上生活的不顺畅,心情很难有好的时候,从小这孩子就经常挨打,也总是无故被批评指责,同时,在受到母亲批评和责难后,孩子表现得特别激烈,出现离家出走和社会青年来往等不正常现象。同时,在班上和同学们相处时表现得相当狂妄自大,课堂上受到老师批评时甚至有当堂顶撞老师的行为。
  面对问题如此严重的学生,我通过找学生座谈、无记名投票、科任老师访谈、家访等方式了解了该生在家庭内外、课堂内外及学校内外的各种表现,并开始着手帮助孩子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排除“原生家庭”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
  首先,我主动联系孩子的父母,经过多次接触和恳谈,建立起了超出一般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情谊。我帮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更多折射出来的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作为家长,他们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修行,而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痛苦的,但这种痛苦是值得的,最终迎来的是个人、家庭和孩子的幸福。在经过多次交流后,她的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学着对与孩子的交往进行预设,用理性的方式去和孩子交往交流。他们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找到了爱与温暖及安全感,孩子的情绪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其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面对这些伤害、疗伤,帮助她站起来。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帮助孩子学着去进行深层次的“内心自省”,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并用现在的眼光去检视,学会宽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使一个人特别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是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有关。因此,人要学习用现在的、较为成熟的、更客观的立场检视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够,遭遇一些事情时,有时会造成很深的伤害,但她如能换一个角度追溯当下的景况,伤口也就没有那么大了。我引导并告诉她当她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当她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要故意伤害她。让她试着去谅解和饶恕自己的父母。
  (二)引导孩子写日记,帮助她学会分析这些情绪之间的关联性,并帮助学着去克服和控制不良情绪。我鼓励她记下平时情绪反应特别激烈的事件,尝试写“情绪日记”,仔细思想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她有“情绪过激”的反应,把这类事情记录下来,对于自己的成长、心理复健很有帮助。引导该生不断自省,学习了解情绪、处理情绪。当她进入“情绪过激”的“危机”状态时,就即时反省,帮助她更深入了解潜意识中种种的心理运作。很长时间以来,有意识的省察、思考也帮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情绪。
  (三)运用生命线回溯过去,尝试着克服不良家庭影响所形成的后续反应。追溯记忆中悲伤或快乐的事件和过去家庭的历史,可以作生命线的分析或心理历史的分析。方法如下:在纸上画一条横线,左端写零岁,右端是现在的年龄,线的上方记录生命中较喜乐、有建设性的事件,下方则写下曾受伤害的历史。比如你记得在五岁时,全家出去玩,非常愉快,那么就在线上写“5“,然后把这个美好的回忆记在“5”的上方;七岁时,因为数学没学好被爸爸打了一顿,这个负面的经验就写在“7”的下面等。然后,通过分析,重温温暖经历,淡化不好记忆,帮助自己减少或有意识克服因家庭伤害所形成的影响。
  (四)找到一个自己认为特别有安全感并让自己有倾诉欲望的人做倾听者。安全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我告诉她去找到这样一个让她有安全感的人――可以帮助她守密,也不会因她谈了某些深入的问题,而对她产生异样看法;同时,她也要自问能不能成为那个有恩慈、多倾听、少论断的人。当她真正倾听、接纳、了解彼此时,便在其中获得医治。
  经过这一系列活动后,我惊喜地看到这个孩子开始变得阳光、自信,爱谈家庭、父母,并流露出感激之情,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也变得自然融洽。她敞开自己的内心,把过去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经过流泪的幽谷,终于进入到了阳光灿烂之地。
  (责任编辑 曾 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994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