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实验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艳丽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那么,如何高效地搞好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我认为最关键要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新知。而新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我认为包含了下面几种方法: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要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选取活动性强、可操作的教学内容入手。使科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使用工具》一课时,我选择学生熟悉、常用的工具作为学习研究机械的开端,这样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习起来很容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不同的工具拔图钉、铁钉)有了很大的发现:使用不同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看来常用的工具用途很大。这样自然而然地将机械单元所讲的研究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在本课中,看到的工具是熟悉的,学到的知识是实在的,效果的实现是轻松的。
   在教学《定滑轮》一课时,首先我让几位升旗手体验升旗的详细过程,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大家在课堂上共同交流:旗杆顶部安装了一个轮子,固定在旗杆上面,像这样的轮子叫做定滑轮;国旗向上升,绳子却向下拉,这正是体现了定滑轮的作用:能改变用力方向。本课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定滑轮及其作用。其实通过课前观察、课堂交流已经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起来是非常轻松、有趣的。
   二、鼓励家长共同参与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应将学生的学习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当中,不断地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科学现象,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学生参与某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与家长、老师的重视程度有关,科学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并鼓励家长关心和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蜗牛》一课时,每组要求学生准备2只或3只挨饿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为了使本课的探究过程更精彩,我和家长取得了联系,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饲养小蜗牛,观察蜗牛的活动时间、吃食方式和排泄。由于有了家长的共同参与,孩子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蜗牛的习性,在本课的探究中交流养蜗牛的经验,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自己养蜗牛的发现,在接下来的观察“蜗牛吃食、呼吸和排泄”的活动中进行得非常顺利。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所蕴含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基础上,精心创设学习情境。这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新思维的锻炼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115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