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晓灵

  【关键词】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32―0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幼儿在饮食起居方面自己服务于自己的能力。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小班幼儿的核心课程之一,直接关系到保育教育的效能。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总结提炼出了如下教育策略。
   一、生活常规的培养应注意生动有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趣味性将使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入园之初,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认识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活动:准备一套与毛巾、杯子记号相同的小图片,在分组活动时,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并让幼儿看看图片上有什么,然后再到毛巾架和杯子架前分别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然后,我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奖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杯子和毛巾。
   二、适时地讲解、示范,教给幼儿正确的概念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如,幼儿在入园之初,多数幼儿拿椅子时只用一只手拖着椅子走,不懂得轻拿轻放,而且会经常翘起椅子或互相碰撞。为此,在一次午餐前,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交谈:“昨天晚上,老师要回家的时候,听到教室里有谁在哭,我找啊找,原来是小椅子,小椅子为什么哭呢?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用一只手拖它,坐着的时候翘起它的两条腿,搬椅子的时候让它和别的椅子朋友撞在一起,弄疼了它。小椅子不愿和小朋友做朋友了,怎么办?快想想办法吧!”孩子们纷纷说:“我们不拖椅子了”、“我们不翘椅子了,行吧?”我说:“那好吧,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做。”我给孩子们做了示范,然后又请幼儿做给我看。从此,拖椅子的小朋友不见了,如果有谁违反了要求,立刻就会有小朋友提醒他,帮助他立即改正。
   三、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许多良好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例如,有幼儿洗完手后特别喜欢在盥洗室玩水,于是我借机对他们进行了教育。我问幼儿:“谁知道水有什么用?”幼儿说:“水能养鱼,煮饭要用水”、“口渴了要喝水。”我说:“水的用处可真大,白白流掉多可惜!在盥洗室玩水,会把水溅得满地,老师拖地可辛苦呢!”我拿来拖把把地面拖干净。随后,请幼儿看我洗手的示范。由此,幼儿懂得了节约用水,懂得了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当然,我也并没有忽视幼儿的需求,为他们准备了水箱,允许他们在自由活动时自由玩水,幼儿喜欢玩水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四、创设有利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为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我给幼儿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而且充分发挥了墙饰的作用。在盥洗室的墙壁上布置了“小猪变干净”的画面,不仅如此,在水龙头边还拴了几个洁净的肥皂袋,定期更换,这些环境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五、重视表扬与奖励在良好生活习惯形成中的作用
   幼儿入园不久,我发现大多数幼儿玩完玩具后会随手丢一边,我常为收拾玩具而发愁。我发现有个小朋友在每次玩完玩具后都能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齐齐,而且还能帮助别的小朋友收拾玩具,我在晨谈时表扬了她。第二天游戏后,许多幼儿仿效这个幼儿的样子认真收拾玩具,我也及时地表扬了他们。为了巩固这一习惯,我还特意制作了两面小红旗,并对每次活动进行评比,获得红旗的小组为“红旗组”。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幼儿的进步给予积极导向与肯定,使幼儿增强了自信心,受到了鼓舞,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六、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
   针对幼儿较突出的不良生活习惯,我会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例如,孩子挑食、偏食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行为,因此我通过营养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不同食物的营养,再通过游戏“我是小厨师”来激发幼儿自己配菜的兴趣,最后在“品尝会”上,让幼儿体验成功又提高了对各种食品的接受能力,进而使幼儿逐步养成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食等的良好饮食习惯。
  编辑:王金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148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