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习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曲可佳 刘岩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并反思“学习心理学”这门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中的现状,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包括增加开课面、邀请实践型专家进入课堂、将课程学习与专业见习和实习相结合等。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13-02
   “学习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应用学科。确切地说,该门课程为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和学生如何有效地“学”奠定科学和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懂得如何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实践。
  一、“学习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作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心理学”对于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心理学通过探讨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可以实现学生有效的地学习和教师有效地教学。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适合师范院校所有专业学生的培养,是各个专业学生将来独立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然而,该门课程在开展和实施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开课面窄,影响范围小
  目前,在一般的高等师范院校中,只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才开设“学习心理学”的课程。然而,这门课程的优势却不局限在这两个专业中。只要是未来的教师,无论从事哪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需要进行这方面的专业教育和训练。由此,开课面的局限,使得该门课程的优势未得普及,同样也使得有需要的学生无法得到满足。
  (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在“学习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其原因之一是教材的内容更偏理论性。浏览国内的许多相关书籍,其内容更多的是经典理论,较少兼顾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趣味。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对这些理论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与实践,就很难做到在理论与具体实践案例的结合。很多学生反映该门课程的内容枯燥,与实际有些脱节。二是课时量少。一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开始该课程时,给予该课程的课时通常为28学时。该门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需要教师进行精讲,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进行讨论、思考和实践。然而,课时不足导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能抓住重点理论进行讲解,无法做到内容与实践的深入结合。
  (三)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在当前的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讲授法是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但该方法容易演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如此一来,课堂就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缺乏互动。长此以往,学生形成只听讲不思考、只动笔不动脑的习惯,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力不足,参与度低,难以做到对知识的深入加工,最终使学习模式僵化,导致机械学习。
  (四)缺乏与各学科的结合
  “学习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的应用学科,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础。这门课的重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各科中能更好地学习。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并未做到“学习心理学”与各门学科的有机结合。这是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者注重理论研发和探讨,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和积累。另一方面,各科实践教学工作者虽然了解学生学习的特定现象与特点,却难以将其升华为理论规律,从而局限了该门课程的实践应用性。
  二、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是教育部于2011年10月颁布的教师教育培养准则。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订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其指出: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培养理念。为此,高等师范教育应该结合当今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着眼于中小学学生培养的需要,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那如何依据这一要求进一步深化“学习心理学”的教学,促使该门课程的改革,本文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增强开课面,扩大影响范围
  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小学校培养合适的教师人才。那么,作为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促使学生有效学习。该课程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双重任务,使学生具备独立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因此,“学习心理学”不仅应该在心理学、教育学专业中开设,这是因为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中,学生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内容就应更加深入和专业些。学生应全面地认识学习的过程、类型、条件和方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加深对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而促进其对学习过程的深入研究。相比之下,其他专业学科则应关注学习心理学理论和思想在不同学科的具体应用,以期促进不同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运用该门科学服务于自己的专业内容学习。只有在系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入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才能为这些学生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成为专业型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为解决课程开展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学生应用“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服务于自己未来的工作需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1.邀请实践型专家进入课堂。在师范院校开设“学习心理学”课程,应重点介绍学习心理学的具体理论知识在中小学教学实际中的应用情况。要做到这一点,邀请实践型专家进入课堂是较好的途径。实践型专家主要是指那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熟悉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现象及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解决经验,可以弥补部分高校教师缺少实践经验的不足,也使学生有机会将“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各门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了解学习心理学的真实应用状况,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邀请实践型专家进入课堂,可采取如下两种形式:一是请实践型教师作为讲授教师的合作者。课程的其中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另一部分内容由实践型专家来讲解,介绍中小学校学生学习心理的现象和特点。二是请实践型教师作为讲授教师的帮助者,即主讲教师来讲解大部分的课程内容,但涉及具体实践应用层面的知识点时,邀请实践型专家以报告的形式进行介绍。如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更为灵活,也更全面深入。
  2.课程学习与专业见习、实习相结合。在课程学习的同时,为学生创设见习和实习机会。一方面,为每位学生配有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从实践层面带领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学科学习中的特点与规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现中小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获得经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教学吸引力,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应用性和现代化。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避免方法的滥用和误用。例如,课堂讨论法在使用中有一些误区。一种情况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该方法应用流于形式。很多教师认为,讨论是学生的课堂活动,因此,他们在布置问题后完全交给学生自由讨论,没有任何干预或引导。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累较少,对问题无法做到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讨论常常无法深入。有些教师对于讨论的分组是随机进行的,没有很好地进行分组引导,导致一些思维活跃、乐于思考的学生聚在一起,而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聚在一起,使学生在课程中的收获程度参差不齐。由此,讨论法应该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开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资料查阅,采取差异式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水平均衡,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再如,案例分析法、情境表演法也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主要是指把学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某种学习特点或现象,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表演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创设某种情境或剧情,把学习内容表演出来。在该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丰富的态度与情感内容,以达到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习材料的目的。可以说,生动的典型案例和有趣的情境表演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重要桥梁。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不同学习理论,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
  三、小结
  “学习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打造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学队伍。要想更好地促进该课程的开展,应坚持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一方面重视该门课程的开设,增强开课面,扩大其积极的影响范围。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变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提高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专业和综合素质,实现教师教育的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培养理念。
  参考文献:
  [1]乔晓熔.心理活动课在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77-7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S].2011.
  [3]单玲.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以心理类课程为例[J].当代教师教育,2012,5(3):61-63.
  [4]江建华.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改革[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5):82-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160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