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碧英

  [摘要]:职业院校的教育要紧紧围绕社会的实际需要确定办学方向,引进新的教育机制,从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增强他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本领,使其成为广大农村建设的行家里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和主力军。
  [关键词]:职业教育 社会需求 农村 适用技能
  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就业教育。传统以学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职业教育要办社会需要、用人单位满意的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需要,特别是农村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熟练岗位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一、职业教育中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的基本状况
  (一)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市总人口300多万人,农村人口为198.4万人,其中157.4万人为农村劳动力,但拥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实用人才仅占农村总人口的0.7%(11904人),也就是说1000名农村人口中只有6人为实用人才,在农村劳动力比重中仅占1%,这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二)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就现在我市的农村实用人才来看,具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传统农业技术的人才占了半壁江山,据统计达60%以上,而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技能能人更是占农业生产技能能人的80%,掌握并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农村实用人才仅为14%,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
  (三)技术水平偏低。现有农村实用人才中文化程度较低,据统计70%多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由于他们的技能、知识、见识局限,在生产中对信息资源、科学技术的综合利用不足,导致大部分现有的实用人才只是勉强保持各自的生产运转,通俗地说就是只能养家糊口,对走农业产业发展道路、扩大科技农业规模化生产等缺乏人才技术、资金、信心等支撑,实现农村全面同步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农村实用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就业机会增多,相比农村更容易挣钱,使更多农村人包括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弃农从工”,造成农村人才严重流失。尤其像我市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方面是缺乏人才,另一方面又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
  二、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那些既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知识,又能带动更多群众致富的实用人才,在我市农村发挥专家与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用人才学以致用,他们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并将技能传授给其他农民,必定会使先进的农业科技走进家家户户,推动农村经济更好发展。
  三、加大农村实用技能教育培训力度
  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技能教育的政策和措施,高度重视并积极合理调整我市教育结构,特别是重点加大农村实用技能教育培训力度。
  (一)要更新观念。针对农村实用人才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分类开发,下大力气做好农村实用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探索建立人才流动和人才激励体制机制,确保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科学、工作更加全面、带动一方发展更加有效。
  (二)要加大投入。要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市、县、乡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在资金、政策、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和制度,设立专项资金,激励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发展。同时要以项目为支撑,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要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有关扶持制度的建设,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诚信管理,建立农村人才创业贷款贴息制度,积极探索荣誉激励政策,宣传优秀农村人才的成就与贡献,使农村人才做到“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调动和发挥农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整合力量,提升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
  (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展职业教育要体现政府行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它既让教育者本人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又让企业得到具有较好素质的劳动者,还给社会提供了有用的人,这正是各级政府所追求的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导向、培养方向、分类指导上的主导作用,建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尤为重要。
  (二)要实行各方的整体联动,一是作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形成“教育为主,劳动参与;部门联手,社会联动;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的格局,教育、劳动等部门在招生、就业等方面也建立了统筹合作的机制;二是实行学校与企业的联动,教育与就业的衔接,这种联动和衔接要变自发为自觉,变单一为多元,变短期为长期,变无序为有序,要实现这一转变,使校企合作成为真正的良性互动。
  (三)要落实企业的应尽责任。企业是职业教育需求的主体,且具设备、人才、实践等方面的优势,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的认识回归到“培养实用人才与我有责”的层面,引导及建立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等举措,使企业和学校成为职业教育的共同体。
  (四)要注重学做人、学技能并举,培养复合型人才。技术固然重要,但道德素质更重要,我们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要将学做人、学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只注重技术而忽略道德,要坚持“德才并举”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劳动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248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