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琴艳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游戏教育的作用及影响很大。教育游戏既能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新科学的学习热情,又能巩固新知识的三维结构,并有效提供心理暗示,是学生认知科学及社会的主要形式和方法,从古到今,被教育学者所广泛关注。相关文献曾指出,教育游戏对于教学过程,是适合今天信息化的教育模式,是教育与游戏结合的教育方法。以此,分析我国小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行性、科学性,以教学实例论述小学游戏教育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所依据的原则。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科学教学;应用与探究
  一、我国小学教育方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缺乏
  小学科学是启蒙阶段,是奠定初中知识的重要基础,它涵盖了多种学科理论,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基础内容,然而,在教学实验器材的选择上也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实验器材的种类也决定实验进行的进程和难度。由于目前国家及相关政策并未积极给予小学科学实验的重视,对实验器材的投入也是少之甚少。而科学类的课程对实验的要求水平也是非常严格和高标准的,即需要丰富的、质量高的实验材料来作为实验探究的器材准备,若是没有可供观察的科学教材以及可使用的科学器材,比如,在学习生物的特性时,实际观察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且重视程度低
  目前,有很多学校本身并不重视小学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由于科学素材的内容缺乏,再加上学校对于科学学科的教育资金有限,无法购买更多科学素材。实验在无法演示的情况下,把实验课照课本讲述死知识。另外,在教学方式有所改进的同时,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辅助以图片演示、科学实验等教学新内容与新形势的出现,现在教师也在尝试着用创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然而,由于探究法控制程度较大,经常会出现时间花费较大,却没有学习效果的情况。
  二、在小学教学中结合游戏的可行性
  1.将游戏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是学生启蒙与认知世界、了解世界的新起点,在外界条件不能给予相关教学实施要求的时候,实验器材不够全面或是实验材料不能帮助我们去采集、去整理相关的科学数据和科学发现时,在科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创造一个可模拟的科学实验环境,从而促进探索实验科学而有序地完成,进而满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将游戏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点,是游戏在教育过程中的重点要素。对于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学生来讲,而那些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理念、方式及教学模式,即灌溉式教学,是让学生被动地、压迫地去听课,去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将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教学中结合游戏时的原则
  1.游戏的任务要明确,操作要简单,可行性强
  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用游戏教学的模式来转换,但这种游戏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娱乐,而最终目的是要体现出学习价值和乐趣。另外,操作要简单方便,根据所针对对象为未成年的儿童设置恰当的游戏。假若操作复杂的游戏,不仅会让孩子们失去耐心,更多的是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并没有深刻了解。
  2.教师要根据教材创新方法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根据教学中最基础的材料设计游戏,将以教材为基础,创新方法为教育学生的教学理念。比如,在学习自然科学中关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影响问题时,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故事呈现,以背景游戏方式来发展主要线路、角色分工,如,小学生喜欢的卡通、动漫角色来阐述天气灾害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这样学生自己得出解决办法,并培养了他们积极思考的思维习惯。
  3.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教学
  教学方法适当,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参与度。例如,游戏是开导学生思维逻辑、参与学习的有效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学习知识。比如,为深入理解金属物体和塑料在传导速度上的区别时,探究导体传导速度过程中要采取简单地比较导热量的物体,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其中的变化。
  综上所述,从教学优势来讲,游戏与教育相结合教学模式更占优势,游戏学习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创造力,具有创新精神,设计出合理的游戏教育方法,并将其最好地运用到教学中,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国庆,杨玲玲,张小青,等.教育与游戏的博弈:教育网游的个案分析与深度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
  [2]王广新.游戏的教学设计:问题的情境化表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7(01).
  [3]董志伟.魔鬼还是天使:关于网络游戏的思考[J].河北教育,2014(20).
  编辑 王团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422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