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锋

  摘 要: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够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掌握课堂知识,并对数学理论进行实践。教师在对课后作业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层次进行有效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索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方法
  当前,教育理念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渗透,传统的课后作业设计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也不适应新时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积极对传统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实现课后作业设计的创新。
  但是,依然有一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法,全班所有学生要完成相同内容的作业,使得作业的层次性得不到凸显,并且作业的种类较为单一,还有很多内容是从课后辅导材料中抄袭的,无法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阶段,对于他们喜欢的事物,他们有较高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兴致不高,他们不仅不会主动完成作业,还会由于自制力差而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从而无法使数学作业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就会影响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为了能够改变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困境,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对课后作业设计方法的创新:
  一、采用分层性作业设计方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很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数学知识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喜欢数学,因此利用课余时间掌握很多数学知识,而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勉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因此,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题,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布置作业的时候,C层次的学生
  必须完成基本习题,其他习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选做;B层次的
  学生应完成基本习题和附加题,其他习题根据个人情况选做;A
  层次的学生需完成基本习题、附加题和五星习题。通过这种分层次的作业设计方式,能够使学生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也可以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并努力挑战下一个层次的目标,获得学习的乐趣。
  二、设计探究性的课后作业
  探究性的课后作业就是指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调查、动手操作、合作沟通、数据分析等方法完成数学作业,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并具备数学自学能力。一直以来,教师往往将作业当成巩固学生知识的工具,而没有将作业当成能够带领学生探究的手段。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应适当增加探究性的话题,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且让学生学会发掘数学公式、理论背后的含义,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习题:“请与妈妈共同去菜市场买菜,并将购买的种
  类、数量进行记录,帮妈妈计算出买菜的全部花费。”在学生做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利用乘法将每种菜的数量和单价相乘,并用加法相加,再对商家的折扣使用减法扣除。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作用,并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锻炼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三、在课后作业中增加趣味性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能在数学作业中感受到快乐,他们一定会主动进行探索,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自己对数学的好奇心,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活泼性与魅力,主动走进数学的世界,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在课后习题中增强趣味性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完成数学作业。例如,学习“圆周率”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数学家祖冲之的资料,进一步感受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数学大国的历史。学习“统计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把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制成统计图,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等。这些源于生活的、不拘一格的数学作业,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我们应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对传统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从而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王军.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研究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4(19):44.
  [2]陈必君.初探小学数学课后有效性作业[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9):12.
  编辑 薄跃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474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