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秀娟 黄翠霞

  摘 要: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拓展。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小学毕业并不久,脑海当中还是小学学习的那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跨入一个新的阶段,接受难度更大的知识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对于数学的学习会感到无从下手,没有科学的方法,数学的学习将难以为继。
  关键词:数学概念;试题类型;模式思维
  一、理解基本概念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论是处在什么阶段,都会有一些对于数学变量、常量等的概念解释或定义。这些概念都是有由专业的数学家经过多年的反复揣度、修改而定的。实际上,给某个物体、元素等下定义是最难的事,甚至要难于科学计算。为什么呢?因为定义、概念是对于事物总体上、普遍特征的描述,是可以概括这种物质的一般性特征的。而且,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于该物的研究不断加深,可能还会出现新的特征,旧的定义就会被推翻。因此,敢于对一样事物下定义,首先它一定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目前为止都被归纳。
  此外,对于所下的定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能盖棺定论。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要有这样的观念,即它是对于某一变量或常量的一般性而非特殊性的描述。在小学阶段所接触的概念在类型上还比较单一,内容上也比较简单,一般是一句话的概念。比如说:“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等,比较容易记忆。小学阶段老师会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诵或抄写这些定义,甚至考试中也会出现概念默写的题型,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背诵。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些概念会越来越晦涩难懂。比如说初中学习的一次函数概念:“一次函数y=kx+b(k≠0),定义域、值域都为全体实数,对应法则是自变量x的一次多项式。” 这样的概念非常抽象,也许花一些时间可以死记硬背下来,但日后学习到二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等更多、更复杂的概念时,单靠背是背不完的。
  在初中一年级阶段,也会接触到许多数学概念,对于这些概念应该重在理解,而不是背诵。初中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背诵概念,但是不会过分苛求,正式的考试中也绝对不会出现。实际上概念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这个概念所表达的常量或变量的特征,并且可以与其他量区分来看。所以,千万不要为了概念而去背诵概念,要尝试去理解它的内涵,然后应用到实际的练习中去。对于基本的函数概念,尽管不理解一样可以做题。当然,如果理解了最好,这样在某些难题中思考得会更加完整。理解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才可以清晰地区分不同的量或函数,才能更加系统地学习初中数学。
  二、牢记题型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生会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老师讲新课的时候一定会举一些最经典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讲完课后老师会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平时学生还会有练习册、卷子、辅导报等很多资料,这种题海战术会让学生压力很大,不知道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些习题。有时候老师讲完的新课还没有完全理解,卷子已经发了好几张了,所以有些学生就做出了非常不明智的决定,即上语文课不认真听课,而是去消化之前的知识点或做数学卷子等。到最后,数学语文都没学明白。
  我国的中学生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知识突然之间变多变杂,不知该如何适应。老师讲完课让学生回家后再通读一遍教材,结果是学生连作业都做不完,还要在别的课上做,哪里有时间去读教材?但是老师少留作业、少留练习题又不现实。学生改变不了大的外部环境,那么只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接受知识的方式。
  总的来说,一道题的出题者,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出题的。一定是建立在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基础上的,不会凭空出题。只不过有的考查得比较直接,有的则比较隐晦,通过在题干或图上做一些“手脚”来迷惑学生。出题者一定要在研读前人出过的题的基础上出题,可能会变换一种方式来说,或者将几个知识点糅合到一起组成一道难题。简单了解了出题者的出题过程后,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记住不同的题型。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考查一定会有固定的几种题型,学生必须要把不同的题型记住。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一个错题档案,将不同的错题归类,日后遇到新的题型再着重记下,时常翻看,预测题型的变化趋势。同时,记题型也不要太过死板,要灵活地看待不同的题型以及它有可能会变形成什么别的类型。条条大路通罗马,弄清楚了试题的不同类型,遇到后首先要考虑这是属于何种类型,然后再思考需要调动哪些知识点,接下来只需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总之,从小学跨入初中,在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方面会让学生困惑,尤其是数学,所学内容会变得复杂很多。初一年级的学生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一些概念不要单纯地背诵,要着重理解其内涵,应用到试题当中。对于繁多的练习题,不要恐惧,要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分类、不断总结,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最后要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科学管理时间。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楚廷.数学教育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编辑 薛直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476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