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振华 孙兴力 何爱平

  摘 要: 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入手,对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在我国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我国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点是:深度校企合作,校企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以师徒关系为纽带连接教学与培训,学生多证书毕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明确部署了“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2]。这些均为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在我国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服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必然趋势。
  1.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因为“学徒制”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自有手工业生产开始,便逐步形成了“学徒制”。以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师父”直接将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徒弟”,这也就是早期的职业教育雏形。根据其他国家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描述,将我国现代学徒制定义为:基于培养具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培训形式培养人才的过程[3]。是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一系列真实的实践活动,通过不断观摩、动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所做的工作中,不但加深了对课上书本内容的理解,更学到了实实在在的基本技能。
  当他们毕业以后相当于有了一两年的社会工作经验,会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传统学徒制教育的基础上改革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水平的部分,使其满足当前和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架起了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通道,使理论教育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进而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2.现代学徒制国内外探索
  2.1国外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
  从20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并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现代学徒制一直处于不断地增长与创新之中,它们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国家战略层面具有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形成了多元参与的利益相关者机制,形成了校企联合为主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具有合法的双重身份,教育培训具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形成了广泛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教育性质。同时,具有明显的共同发展趋势:学徒对象不断扩大,并从传统行业向广泛的职业领域扩张;学徒制项目层次呈现的阶梯化和模块化;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基础理论与行业通用技能的培养;学徒制与正规教育系统走向融合;出现相对成熟的第三方培训与中介机构。
  2.2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出于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国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例如,2006年江苏大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企业合作,形成了本土化的“定岗双元制”高职学历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江西新余市委、市政府拟投资几十亿元建设江西职业教育园区,在园区内构建新余市现代学徒制实验基地。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也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国外相比,在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配套的扶持政策,很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我国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还处于基础阶段[4]。
  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的关键点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推行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通力合作,针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入手。
  3.1加强政府的桥梁作用
  国内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推进力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政府关键的桥梁作用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是专项资金支持,政府要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活动、学校的学徒制课程发展、培训项目等不断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扩大扶持力度,让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其次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尽管我国学徒制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得到了肯定,但遭遇到“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政府可以尝试构建行业协会或者企业集团类中介机构,可以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同时起到辅助和协调的职能。
  3.2实施深度校企合作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应该共同探讨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市场状况,然后由企业向学校提出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学校结合教育方针政策和自身资源情况与企业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应提供一些实训场地、技术工人(即师父)、培训设备等资源。也就是“实行企业和学校结合,交替式培养模式,约1/2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约1/2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从培养计划制订到教学质量评价及最终考核,全程通力合作打造出双方都满意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既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又节省了企业对刚入职学生培训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
  3.3校企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要求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都签订合同,共同保障教育培训过程的顺利完成。学生与企业需签订学徒合同,明确规定学徒在培训期间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工资待遇,而企业对学生有教育和培训的义务,并要按时、保质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这些设计教育教学环节,企业需要和学校以合同的形式订下详细条款,内容不仅包括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共同进行培养,还包括在校学习完成后如何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及可享受的待遇等。   3.4企业师傅教学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企业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培训。通过师父的“教”可以把技能和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并运用最新科学技术。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也没有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学生要知道如何把握原则、处理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并坚守岗位和职业操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这些不是书本中一个章节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师傅”通过讲述自己和周边的一些真实案例来启发和告诫“学徒”们,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为“学徒”们树立一个鲜活的学习榜样,相信这比任何文字都更加有说服力。将素质教育融入职业培训中,培养出具有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全方位、立体式”技能人才也是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3.5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要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监督和评价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情况的重要工具。职业院校应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结构等特点,成立由学校领导、企业、专业教师组成的学徒制专门工作小组,建立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客观、有效地执行。学校应对试点专业实施过程中的考核项目进行细化考核,强化对改革过程中的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学生满意度等系数的评估和考核。其次,要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应基于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校企双方要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性,分析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因素,寻求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作为学生未来成长规划的依据,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热情[6]。
  4.结语
  现代学徒制的双元岗位育人,能有效实现产教融合、职业能力培养与学历教育融合,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升新世纪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学历的最佳途径,对推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于推广研究阶段,因此我们应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4.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Z].教政法[2016]6号,2016.
  [3]赵鹏飞.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38-43.
  [4]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5]梁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15(19):51-53.
  [6]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235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