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春辉

  【摘要】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由单一转向多元,面对海量的信息和立体化的传播通道,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对媒介素养的表层认识,媒介素养教育仍然不够完善,作为信息消费的主要群体,大学生尤其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选择海南省5所高校进行调查,分别从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大学生对媒介的接触、大学生对媒介的态度及其对媒介的运用这几个方面做了具体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媒介素养 大众传媒 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4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日渐深入,媒体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各种媒介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以及休闲方式。媒介的优越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大众传媒对现实环境的再现绝对不是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一种通过选择,加工后的再现。 然而,新兴媒介犹如一枚硬币,它具有正反面,不仅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扰。如缺少辨别信息真伪的“火眼金睛”;大学生缺少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大学生对媒介的利用水平较低等。
  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迫在眉睫,应该学会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新兴媒介。对新兴媒介或者传统媒介进行针对性的使用和对媒介信息进行适当的鉴定与识别、充分利用媒介来更好的充实与完善自我,从而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加以对媒介的合理运用,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以海南大学生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尝试对海南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海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5年3月,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海南省的五所院校,分别是,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省经济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琼台师范专科学校。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接触媒介的基本概况、利用媒介的情况以及对媒介的态度。发放问卷共200份,共回收到的有效样本为190份,回收率为90%。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一至大三的在校大学生。调查的过程中,男生人数为76,约占40%,女生为114,约占60%。
  1.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
  掌握媒介素养知识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最基本的要求。调查结果对于新兴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掌握情况为:13.2%的大学生非常了解,34.2%的大学生了解,47.9%的大学生基本了解,而仍然存在对此不了解的大学生。这说明了大学生对基本的媒介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基本了解但达到非常了解的并不多,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过多的大学生对媒介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只是被动接受和吸纳,缺少对媒介所反馈出来的信息持有怀疑的态度。而只有极少数部分大学生对媒介的判断能坚持有自己的主见而并非完全的相信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媒介基础知识仍需普及。
  2.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基本情况
  在对男生接触网络媒介的时间、女生接触网络媒介的时间以及总体的接触时间调查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男生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人数是每天使用互联网仅0.5小时的人数将近三倍,这说明了大学男生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长。男生对网络媒介接触的时间主要分配在2-5小时,而女生对网络媒介接触的时间主要分配在1-2小时,从总体对网络媒介接触的时间来看,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至少一个小时的比例高达91.5%。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喜好程度相当高,互联网已形如空气,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媒介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
  3.大学生利用媒介的情况
  当问到“是否能够通过网络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时,通常都能快速的利用网络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大学生占41.1%,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一般情况下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比例占53.7%。只有少部分占5.26%的大学生选择偶尔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我们也发现选择不能通过网络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的大学生人数为零,这也就说明了当今信息社会下的大学生基本上都能利用互联网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者解决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麻烦。参与媒介内容制作,传播个人信息是大学生媒介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我们可以发现高达一半的大学生是从没有参加过媒介内容的制作。另外一半的大学生有制作过个人网页的、制作DV的或者其他的媒介内容制作。而在这一半制作过媒介内容的大学生里,有参加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介内容制作的大学生占了将近13.7%,这项调查说明了大学生在校参与媒介内容的制作即媒介实践相对较少,不能利用媒介更好的表达个人信息情感。另外,利用媒介制作的能力有限。
  4.大学生对媒介的态度
  当问及是否与同学之间经常讨论并反思媒介传播现象本质的问题时,16.32%的大学生选择了经常和同学讨论并反思现象本质,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偶尔和同学讨论,比例占79.47%,甚至有4.21%的人从未和同学讨论过。当问到新兴媒介最终会取代传统媒介的观点时,选择不一定同意的大学生占42.1%,选择基本同意的占21.6%,选择同意的仅占7.4%,而选择不同意的占28.9%。这就说明了传统媒介依旧受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仍然有部分人认为即使新兴媒介的出现也未能取代传统媒介的地位。在调查学生是否会主动学习媒介新技术并运用其功能时,大部分的学生会主动学习媒介新技术并运用其功能,仍然有28.42%的人不会选择学习媒介新技术。这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对媒介新技术的学习渴望强烈。
  三、海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分析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结合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总结我省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主要存在着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大学生媒介基础知识不牢固   具备一定的媒介知识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础,在调查中,高达84.22%的大学生不了解媒介素养甚至不清楚。另外,有部分大学生完全赞同媒介能够真实的反应我们的现实生活,认为媒介就是社会现象的真实反应。大学生媒介基础知识不牢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即很多大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截然不同,高中的学习老师会在一旁指导,引领。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应该更多学会的是如何自主学习,学习知识为自己所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知识为自身所用,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样的学习毫无实际意义,也学的不透彻,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获得知识。
  (2)大学生媒介内容制作知识匮乏
  在调查大学生媒介内容的制作中,高达一半的大学生从没参与过媒介内容的制作,而在参加过媒介内容制作的另外一半大学生中,基本上都是参加过一种媒介内容的制作。究其原因,在校大学生对媒介的实践尤其极少,大学里自主时间变得多了,大多数学生更多的愿意呆着宿舍上网娱乐消遣也不愿参加学校或者班级举行的知识技能比赛,甚至有学生认为参加这样的比赛对其自身毫无意义,在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也用不着,只需要过了学校的期末考试这一关就罢。大学生媒介制作知识的匮乏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学生自身。
  (3)大学生媒介利用方式单一,效率低
  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日渐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网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已经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甚至有大学生认为没它不行。在对媒介接触的调查中,数据的统计我们发现,大学生接触媒介的种类多样化。但是在调查网络媒介动机的时候,娱乐消遣是大学生利用媒介的最主要的动机之一,说明大学生对媒介的利用方式单一。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大,利用互联网去查找信息,而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应该通过多途径选择媒介从而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所需。
  (4)学校开设课程内容单调,缺乏实践性
  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在问卷选择题的旁边标注,学校开设的课程尤其缺乏实践性。大学生们认为课程内容单调枯燥,毫无生趣,教师只是一味的教,讲得多做的少。从大学生在问卷中的反应,学校在课程实践这一块上确实缺乏,也表现出了学校针对媒介实践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解决的对策
  为了准确认识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针对以上分析和归纳三点建议。
  (1)创建良好的校园媒介氛围
  为了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媒介基础知识,增加媒介基础知识的储备,可以通过学校定期地以奖励的方式开展各式各样的关于媒介知识竞赛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使学生们在比赛中乐趣,在乐趣中学习。可以将教师加入进来,例如,将每一位教师分配到每一组的竞赛小组中去然后开展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加强了两者之间的交流。另外,可以在校园中开设“校园一角”,即校园媒介知识一角,同学们可以在闲暇的时间来这里。除此之外,在学校的阅读室、图书馆、学生教室中都可以挂着形状不一,特别是新奇的挂牌,吸引更多的学生,挂牌上的内容是关于媒介基础知识,媒介内容制作知识等等。久而久之,学生会以一种愉快的、轻松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相信学生们的媒介基础知识从一定程度上也会得到普及。
  (2)加强学校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是信息的传播载体,但是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甚至商业性更深,虚假信息更多。媒介并不是真实反应现实的一面镜子,它具有模糊性。而大学生在甄别信息真伪的时候往往意识较低,再加之网络的虚拟性更是让人难以捉摸。提升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迫在眉睫,首先应该从学校抓起,通过学校增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并重点开展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媒介实践机会很有必要,在实践中加强媒介素养。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媒介实践这一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校开设了课程但是没有相应的实践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学生们感觉到课程的枯燥乏味。
  (3)加强课程的实践性
  学生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更深刻的掌握学科知识,他们并不需要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灌输式的传授而没有一定的操作或实践,这样更多的让学生们感觉到的是枯燥乏味,甚至会出现上课“一片倒”的现象,即使教师带着百分的心情来上课,看到这样的现象,也无疑会削弱教师授课的积极性,教师授课的积极性降低了,自然而然学生就觉得更无趣,如此循环,最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的知识获取,学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将知识“吃”透。学校可以结合课程的内容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达到熟练的程度,这对学生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原阳. 大学生媒介素养亟待提高[N]. 中国教育报,2009-05-30(003).
  [2]赵广香.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 安徽: 安徽工程大学,2010.
  [3]刘佳. 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研究[D].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
  [4]谢利霞.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吉林: 吉林大学,2006.
  [5]郑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J]. 新闻知识,2011,(04).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项目,项目名称为《海南省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分析和策略研究》,编号为项目编号:Hjsk2013-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57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