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学习场”,提升“学习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永林

  构建“学习场”,提升“学习力”,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实质是以生为本,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
  让学习真正发生,需要构建“学习场”,提升“学习力”。“学习场”就是充满学习氛围的情境。在这样的“场”效应中,学生的“学习力”能得到有效提升。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学习场”,提升“学习力”呢?
  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了解学习起点,可以避开学生自己预习能会的和教了也不会的内容。以苏教版六下《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例,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外貌描写学生是会的,但把外貌置入情境,随着情节的发展进行多次外貌描写是需要他们学习的。对话描写是学生在习作中经常用的,但根据要表现的人物特点有选择地呈现对话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既要关注他们知识掌握的起点,也要关注他们阅读策略、写作能力、情感体悟的起点。关注了起点就把握了学情,就能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学习就会真正发生。
  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营造“场”效应,关键要关注年段特点,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有时候,教师对教材解读得很深入,希望把自己解读到的都给学生,却没考虑自己想给的是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即使是学生需要的也需要将“深入”的内容“浅出”,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软着陆”。例如: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学生对扫路人豁达开朗的性格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如果以辩论的方式来评价扫路人的生活,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有效地突破难点。
  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增长点。语文课堂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还要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应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例如: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天游峰的扫路人》中作者与扫路人的三次对话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把握本篇文章特有的语言节奏,体会扫路人的性格特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要关注文体的特点。语文教学首先要判断文本的文体,小说有小说的教法,散文有散文的教法。即使是同一种文体,也要根据其文本特点判断是作为“定篇”“样本”还是“例文”来教。对文体的合理定位有助于我们发现学习价值点。例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散文,散文的很多内容是充满意蕴的,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尾,学生对“宿鸟”和“笑声”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学习容易让学生形成“类”的概念。
  究其根本,构建“学习场”,提升“学习力”,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实质是以生为本,让学习站在课堂的中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74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