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嘴巴问出大智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洁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立足孩子,小嘴巴也能问出大智慧,在问中学习能真发生。
  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教师的“给予”,且对于很多教师而言,送的都是教师想“给”的,但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孩子们是否买账?即使买账,接受程度如何?当然,教师的“给”必不可少,那么如何真正地想孩子所想,给孩子所需,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呢?我觉得,孩子的“问”很重要。
  从二年级开始,我会用预习单引导孩子进行课前预习,预习中我最关注孩子读了课文之后想问的问题,这些问题五花八门,而带着孩子预习了一段时间后,更多的问题显示出了他们的思考。比如:苏教版二下《春雨》一课,班里的小珩问:春雨真的知道时节吗?孩子的心思往往是细腻的,他们的问题就像金沙,等着我们去发掘、淘洗。课堂上,我抛出了小珩的问题,引发了大讨论。小意引用了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来说明春雨是知道时节的,小贤联系生活说南方春季本就多雨,反对方小成认为作者这么写只是说明春雨很“好”。随着讨论的深入,我点拨学生思考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诗人介绍,孩子们探讨出作者写春雨更重要的是写自己的情感,希望自己能像春雨一样奉献力量,急人民所急。二年级学生懵懂的“寄情于景”弥足珍贵。
  教学中,我总喜欢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质疑。这时的孩子是经过深入思考的,质疑往往透着智慧。苏教版二下《沉香救母(一)》一课,小轩问:为什么沉香问妈妈在哪时,爸爸一开始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事先并未深究,孩子提出来了,我倒想听听他们的回答。在反复朗读和讨论后,有的孩子说因为爸爸十分伤心,不想再提起悲痛的往事,有的孩子说爸爸怕沉香和自己一样伤心,有的孩子说爸爸一直没有勇气和能力去找二郎神拼命,叹气显示了自己的无奈,还有的孩子联系下文说二郎神心狠手辣,爸爸知道沉香的性格,怕他冒险,想保护他……多样的解读把更多的孩子卷入了这场头脑风暴,这风暴恰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礼物”。
  每节课结束,孩子们总喜欢围着我聊一聊他们意犹未尽的话题,有的孩子追问苏教版二下《母亲的恩情》里的孟郊出远门去哪儿了?有的孩子想知道《晚上的“太阳”》里爱迪生是怎么发明电灯的……对于追问,我鼓励孩子们和我一起查找资料、研究探索,让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还发生在课堂外。
  我们教室的墙上印着爱因斯坦睿智的话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也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立足孩子,小嘴巴也能问出大智慧,在问中学习能真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74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