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课堂讨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胜东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领导或参与下,学生以小组或自由组合的组织形式,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共同讨论、探究,掌握并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重要。事实上,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主导着学生的学习。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一、预设话题,激发兴趣
  话题需要预设。课堂讨论成功与否,话题的质量非常关键。一个好的话题,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首先,话题要有方向性。课堂讨论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讨论的话题应直接指向教学目标。预设讨论的地方,应该是教学的重难点,教材的关键点,学生思维的疑惑点,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通过对话题的讨论,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话题要有开放性,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好的话题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加以探讨。最后,预设话题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个体差异,要难易适当。话题过难,不易为学生理解,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丧失信心和兴趣;问题过于浅显,学生缺少探究的乐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好的话题应该难易适当,让学生“跳一跳,能摘着果子”。
  二、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一种包容、欣赏的态度,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师要变教导者为顾问、伙伴式的服务者,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课堂环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这里所说的环境,有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氛围的营造等,包括:师生对话的平等、民主、无障碍;多媒体所提供的信息、教学背景、教学资源的同步与交互进行状态,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真正的协作、分享与共进。
  三、善于倾听,及时点评
  善于倾听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学生的发言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信息反馈。教师要善于从语言的外壳去把握思维的内核,分析学生的思维路径,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节奏。教师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语言,指导学生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思维的结果。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于他们言语的缺陷,不能等闲视之,应及时指正。教师还应该通过倾听去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通过倾听增强对学生的理解和热爱。就像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所言,“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
  教师还应该在倾听中捕捉点评良机。当学生思维遇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知识需要拓宽时,讨论方向偏离教学任务时,教师应及时介入讨论,通过点评,调控讨论进程。要通过倾听,审时度势,调节气氛,使讨论始终围绕中心问题和谐健康发展,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四、面向全体,照顾个别
  课堂讨论需要团结合作,也离不开竞争。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敏捷性都存在着差异。对同一个话题,有人见解独到,有人无话可说;有人还在冥思苦想,有人已经胸有成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形是:尖子生雄论滔滔,中等生随声附和,后进生游离于讨论之外。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乐园。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课堂。对尖子生,可以控制他们的发言节奏,“请你稍等一会儿好吗?”给其他学生留足思考时间。也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启发尖子生作更深入的探究、思考。对学困生,教师要主动关心,有意识地把一些较浅显的话题留给他们,甚至以指名的方式给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某某,对这个问题,能谈谈你的看法吗?”总之,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讨论课也不例外。
  五、总结评价,正确导向
  总结评价不是揭晓答案,不是一锤定音,而是讨论的延续和深化,是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境界理性地审视话题。它不是句号,而是句号基础上的问号。总结评价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性,对学生在讨论中表达的观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有正确导向。总结评价还应有启发性。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困惑,三言两语,打通关节,总结经验,拓展思路,促进深入思考。总结评价要坚持鼓励的原则,要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之处,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从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张彩霞.浅谈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J].中国西部科技,2009(10).
  编辑 薄跃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97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