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调用素材 制胜之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 奎

  作文作为语文科目考试的重头戏无疑是一场硬战。考生若想在战斗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必须学会合理有效地调用素材。
  
  1 熔铸生活。提炼素材
  
  任何好文章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看似琐碎、凌乱的、更多时候被熟视无睹的事物在一颗敏锐而丰富的心灵那里都可幻化成艺术。
  且看重庆考生的《踮起脚尖》: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突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这样稀松平常的生活场景,在小作者笔下是那么的触动心弦,感人至深。可见生活素材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大事,不需要大喜大悲的情感,它需要我们用眼、用心去观察体验,关注生活,让生活成为素材源头,永不枯竭。
  
  2 专题读思,积累素材
  
  就写作而言,阅读过程也是积累素材的过程。现行高中语文课本均按专题组成单元,诸如“生命体验”、“山水情思”、“名利内外”、“艺术与审美”等等,几乎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的每一个领域,故而从高中三年积累素材角度而言,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一个便捷的方式,也就是基于专题的阅读思考。当然,这种阅读思考需要立足课本专题,把阅读的触角延伸至课本、课堂之外。首先要以“本”为本,把课本中专题阅读课文读透、读深、读出自我、读出疑问、读出意犹未尽。
  如高一下“平民生活”专题,我们必须从课本中读出平民意识、读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读出杨绛先生的愧怍之因,读出马蒂尔德虚荣的前因后果等等。进而在获取一定阅读兴趣和无穷回味之后,适时拓展阅读,加深对于专题的认知,提高对素材的运用能力。换言之,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多层面去阅读思考,学习一专题就要玩味一专题,内化一专题。
  试看上海考生的《一身细雨两回秋》:
  “‘不可无一’,我们的社会得给那些怪才、偏才们留出足够让其发展的空间。如同《种树郭橐驼传》中所言,木得顺其天性,天才也是一样。古往今来,有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不拘一格吸纳陈独秀等人进入燕园教授学子;有复旦教授吸纳平凡但却对古文字另有一番研究的三轮车夫作为博士生……”
  “与此同时,‘不可有二’同样重要,这里的‘二’理解为‘众’或许更为妥帖。社会需要怪才、偏才,但不可一味追求偏与怪,毕竟绝大多数的人并不具有某一方面高超的智慧。如同《病梅馆记》中抑制自然发展,非得制造出奇特的效果,反而得不偿失,甚至背离了本义。对于人才的认识也是一样,人才的基础和主体应该是平凡但却有能力在其岗位上创造出成绩的普通人。”
  可见,这一考生对于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树木花卉”专题有着深入的认知,故而在立意行文中能够巧妙地运用其中。
  
  3 依意调材,深化主旨
  
  调用素材必须依“意”而行,也就是要受至4文章立意的统帅制约。但是,文章的立意又往往得益于对素材的调用,通过针对作文题目展开有效联想,调用、分析素材,可正面、可侧面、可正反并用、可虚实结合、可点面互依,总之,在素材的调用分析中使得主旨立意深化彰显,使得文章曲折有致。
  如2010年上海考生《鱼!鱼!》在立意“现实需要可持续发展”之下,既有反面素材“‘著名’的血癌村”,“寸草不生的荒山”,又有正面素材“明星倡导大家为自己的碳排放买单;每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哥本哈根的全球峰会;甚至公园里印着‘本品由回收牛奶盒制成’的长凳……”正反对比中让立意更具震撼力。既有切切实实的现实事例,也有通过对于“末日说”、“毁灭说”等危言之下的想象联想,虚实结合中让主旨更具深意。
  
  4 求新调材,奇兵制胜
  
  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从高考作文来看,调用素材必求新、求异,选他人之所无、见他人之未见、思他人之难思,唯有此方能出奇兵而制胜。
  且看2010年天津考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的作文《我家的球迷》。文中妙趣横生地展现了母女两个忠实球迷的观球风格以及最终拉老爸下马,加入“球迷”行列的生活场景,传达出温馨快乐的生活空间,这恰恰是很多高三学生所缺少的。当然,这些素材的调用更多地需要对于生活的概括、提炼、感悟。
  熟悉、热门的材料往往是规避的素材,但是,如果能够选取契合主题的特殊之点阐发,对于熟悉、热门材料的深入挖掘也是求新之一法。
  如2010年上海一考生在《卡梅隆的智慧》中引用了人们熟知的卡梅隆,但是他不是谈什么票房神话,不是谈3D电影,他规避了这些素材本身的热门话题,而是由卡梅隆从《泰坦尼克号》到《阿凡达》,蛰伏了十数载最终再度一鸣惊人的事例来把握中心:
  “垂钓的丹麦人会随身带一把尺,将尺寸不够的小鱼放归河里;拍电影的卡梅隆会心中藏一杆秤,将不够成熟的梦想放回心里,让梦想长大再加以实现。什么样的做法能比这更具有智慧呢?一位湖南台制作人曾说,如果有了卡梅隆那种投资我们就不用拍小制作的电影了。却不知《阿凡达》的绚丽震撼,卡梅隆足足策划了十几年。”
  
  5 调材运文,思维相伴
  
  写作本身其实便是基于中心主旨之下的思维历练,文之成文,其实是中心、结构、素材的统一整合,是骨架、血肉、精神的合体。故而,调用素材需有思维相伴。
  我们需要围绕中心做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推测联想等,调用素材,其实便是基于中心的发散思维,使得自己在考场上,短时间内尽快占有素材,使所调用素材摇曳多姿。发散思维之下调用的素材使得文章思想内容有广度的同时,通过对于素材同中有异的分析提炼,可以使得中心辐射开来,使文章以分论点、多角度形式展开。
  我们需要在众多素材调用之余,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纵然素材有差异、有区别,但也要基于一个中心合理地收束,使得素材形成万镞攒心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文章中做到收放自如,通过对于素材的有机有理的分析总结,让中心更加深刻,也就是使得文章思想内容有深度。
  我们还需要通过诸如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方式,在行文过程中不断呈现素材调用的多样化,从而使文章内容充实而全面,深刻而新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8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