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缺失立场的中国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若霆

  “中国当下的文化应当有自己的立场。”贾平凹先生曾在零九年十二期《美文》杂志中沉重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立场的缺失是中国这几年来始终无法使其文化走向国际的关键,只能蜗居于东方一角,苦涩地品尝自导自演的“茅盾文学奖”。
  没有一个高的站点我们无法放眼望世界,同样,没有一个正确立场的文化是没有力量的。
  当下中国有个很可笑的现象,即政治领导文化。文化是精神产物,若被政治轻而易举地束缚,那又有什么精神自由可言呢?高考是行政指导文化的典型代表,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如这般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政治相勾结的文化无法为大众所接受,于是在无官方言论束缚的网络上正到处肆虐着与文化的政治立场背道而驰的观点,白纸黑字的公文书远不如公民的强烈呼声来得有效。
  既然政治无法引导文化,那么历史呢?祖先呢?孔子呢?我觉得悲哀,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有灿烂的过去而洋洋得意,好比一个人在炫耀自己已经丢失的珍珠。近几年,“祭孔热”的大规模流行令很多爱国人士感到欣慰,我以为这才恰恰是文化立场真空到极致而呈现的“回光返照”。它是美好表面与空虚内心的强烈对比。那些随波逐流去祭祀孔子的人们,有多少明白所谓“仁义”的内涵?可却有多少人仅将孔庙作为一种旅游景点来消遣呢?轰轰烈烈的“祭孔热”不过是现代文明进程加速到一定程度而衍生出的一种虚荣产物罢了。周国平是我喜欢的一个作家,可他竟在《在维纳斯脚下哭泣》一书中对“君子不器”一语大言不惭地理解为“君子不成器”,沾沾自喜地说自己将《论语》、《老子》作为一种消遣。让他将《论语》消遣到如此一种娱乐性质的理解,倒也真是勉为其难了。大师的“孔子观”如此,可想而知大众又如何呢?历史立场引导文化,不过是知识分子们自欺欺人臆造的谎言罢了。
  内部文化立场的匮乏必然导致外来文化的入侵。好莱坞的《花木兰》、麦当劳的饮食文化,更别提那些争议了几年的外国节。而中国的先进人才却频频出国留洋海外。没有立场的中国文化势必在这样的双重摧残下自取灭亡。我堪忧。可堪忧又有什么用呢?当政治依然扼住思想的咽喉,当普罗大众继续以娱乐的姿态面向文化时,文化立场的坚定不过是梦幻的泡影罢了。
  
  点评:
  这篇文章也是选择了五个比较热门的词语,同样从文化的层面上发掘出了可以下笔的主题。文章一开篇,就引以贾平凹先生的话亮出作者的观点,令读者一目了然。接下来,作者很明确地指出问题的症结:“当下中国有个很可笑的现象,即政治领导文化。”在作者看来,政治引导文化,是造成中国文化缺失立场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们就看到了文章中所列举出的种种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各种表面上看很热闹的文化现象的背后其实是缺乏内核和实质的。作者对此的分析堪称缜密,不仅看到了属于文化内部的缺陷,也看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内外因相互作用,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的确堪忧。一个高中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看法竟能如此深刻和到位,不能不令我们感到佩服。
  责任编辑/王 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8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