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下三叠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抗抗

  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
  参差不齐的石阶,夹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之中,朝望不见底的深谷延伸,两边时而钻出一株已被无数路人摸得光滑了的树干。飘忽不定的雾气,在密密的林间回荡,只听得那一路召唤我们的山泉,就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哗响,却总也走不到头,总也不见这座名山最最吸引人的所在――三叠泉。
  过了观瀑亭,石级便几乎是垂直朝下。它们险峻陡峭、不时变换方向,形成重叠的“之”字形,铺向谷底。无论远来的游客怎样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途,气喘吁吁地抱怨这艰难的旅程,咒骂那不肯轻易露面的庐山水神,石阶总是默默无语,执拗地要把人带到四面是万丈悬崖的深涧中去。
  我知道,退路是绝没有的。
  回到观瀑亭去,便只能远远地欣赏三叠泉的雄姿,没有银河飞泻的快感,没有水珠迸溅的凉意,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看风景画,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庐山呢?
  庐山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
  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
  可我仍然觉得奇怪,我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一不是先向上攀援、攀登、向上走,才有蓝天、白云、山峰、雄鹰……
  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儿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只有冉冉云雾,弥漫在我脚下,将我轻轻包围、淹没……
  “负弦波!”一位年轻的旅伴说。
  “太好了!不过,似乎正弦波更能代表前进的规律?”
  简单说,负弦波是从负极进入正极;正弦波是从正极进入负极。后者的波形符号是先上后下,而前者,恰恰相反。
  “人们不大容易相信,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是吗?”
  “三年前我们曾去三叠泉,就是从石壁上爬下去的。”
  他指着对面的绝壁说。我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他们亦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
  我们终于走进那幅凝固的画中来了。沐浴在霏霏雨雾之中,顿觉清凉。默默倾听那奔腾不息的山泉无穷无尽的喧嚣,细细体味这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似乎又寻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庐山的真面目。
  这罕见的三级瀑布,必是集几千年日月之精华,才蕴含了如此巨大的能量和魄力从高山之颠一跃而下,完成这等雄伟的壮举。我仰望这百丈银链,觉得自己变渺小了……而这种感受,却只有走了那么险陡的一段“下坡路”,站在峡谷涧底才会得到的。
  如果按原路回去,便一直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
  
  临门点拨:
  读了许多游历名山大川的佳作之后,再读张抗抗的《下三叠泉》颇有惊为天人的感觉,文章没有一丝赘语,用笔也是点到即止,区区几百字,却将三叠泉的妙境写得淋漓尽致,可谓游记中的佳品。其中一字妙用,是本文成功的关键,这个字就是“下”。
  一、题目中的“下”
  题目《下三叠泉》,“下”与“三叠泉”放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景观的名字叫“下三叠泉”,读完全文后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下”是一个动作,“下”的对象是“三叠泉”,下与景观相混合,使人带着探奇、解疑的心理去读,这个新奇的题目吸引了读者。
  二、线索中的“下”
  题目《下三叠泉》即是本文的线索。何谓线索,打个比方就是穿起粒粒珍珠形成项链的一条红线,以一个“下”字领起下文,作者写到了参差不齐的石阶、突兀嶙峋的峭壁、飞泻迸溅的瀑布、密密的丛林和飘忽不定的雾气,随着“下”字,作者移步换景地点染了这些景物,用笔不多却抓住了各处景物的特点,呈现给读者的是与实景相吻合的迷离美、含蓄美,使读者读后欲罢不能,非要多读几遍或去亲自看看,方可撩开这美景的神秘面纱。
  三、写景角度中的“下”
  “下”决定了所写的景是向下走时看到的,我们以往接触过很多作品,大多写的是在向上攀爬中看到的景物,及至登上巅峰便会抒发类似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毛泽东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辛弃疾的“满眼风光北固楼”的感慨。本文作者在向下的过程中,从上到下依次写到了山、林、雾、泉,它悖逆了我们惯常的思维习惯代之以向下的角度,这也是吸引读者的一大亮点。
  四、主题中的“下”
  作者由向下参观景物引发出了走下坡路的感慨,“我仰望这百丈银链,觉得自己变渺小了……而这种感受却只有走了那么险陡的一段‘下坡路’,站在峡谷涧底才会得到的”。经历“之”字形险峻的石级以及到达观瀑亭却只能远观,这怎能不引起游客气喘吁吁的咒骂,文中说“他们亦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作者在写景之余清楚地告诉我们:要看到好风景就要经历千难万险。同样,在生活中要想取得成功有所收获,就必须有毅力,经受住挫折、战胜困难,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五、首尾中的“下”
  文章开头“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以一个“下”字总领了下文,结尾“如果按原路回去,便一直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则以一个“上”字收束,同样的一段路程却一上一下,下得艰辛,上得轻松,只因险阻已过,成功的喜悦在鼓舞自己。以往我们也看过一些文章的首尾照应方式:由歌曲始到歌曲终、由诗词始到诗词终……首尾是相通的,而本文首尾是反照应,形成了反差,耐人寻味。
  佳句非天成,妙字偶得之,张抗抗《下三叠泉》的成功与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扎实的写作功底是分不开的,希望大家多读名家作品。
  (孙春广 于伟伟)
  
  责任编辑/比 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0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