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鼓励学生质疑?开启思维闸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也应成为课堂的提问者,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一、 创建“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言堂”的教学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他们天生好问的意识消失了,机械、呆板地接受知识。因此,首先应把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一切才能成为可能。“自主”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拥有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权利。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二、 培养质疑的兴趣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错了,不指责,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从文中找答案,一起解决;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同学们开辩论会。
  如在教学第十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有学生就问:“我觉得‘拿’挺愉快的,‘给’别人怎么会愉快呢?”其实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我正好抓住这个机会,把同学分成两组,组织他们展开辩论,让他们各抒己见,直到意见统一为止。成功者的喜悦溢于言表,而质疑后明白道理的孩子更是欣喜万分。
  好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这样就激起他们质疑的兴趣,愿意去问。
  三、 给足质疑的时间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走过场,搞形式。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
  如我在教学第四册《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通过题目,小朋友一个个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提出许多问题:丹顶鹤长什么样子?它的家在哪里?为什么人们叫它丹顶鹤?……瞧,孩子的思维多么活跃。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讲读分析课文后,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问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 教给质疑的方法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1.在预习中质疑
  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应“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在课题上质疑
  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
  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学生问:“普罗米修斯是谁?”“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火?结果如何?”出示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后,学生质疑:“徐悲鸿是谁?”“他在哪学画?”“他励志学画的目的是什么?”
  3.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
  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如《颐和园》一课有一句:“游船、画肪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学生质疑:我们常说船在水面上“划过”,这里为什么用“滑过”?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文解答了这一疑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狼和小羊》一课,一个学生提到:“狼为什么找这么多的借口,直接把小羊吃掉不就行了?”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形象地体会到狼的阴险、狡诈。
  5.从标点符号上质疑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处质疑。如《小鹰学飞》一课,可引导学生质疑:“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这里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狼和小羊》一课中,可引导学生质疑:狼不想争辩了,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的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里的省略号又起到什么作用?由此,你产生了什么联想?
  6.在阅读理解中质疑
  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
  记得在教学古诗《赠汪伦》的时候,在学生初步自解诗句的意思后,我问学生:“这首诗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小朋友们真棒,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
  “‘踏歌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
  “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厚呢?”
  几个问题之后,再也没有人举手了,我看没有问出有深度的问题,就鼓励道:“小朋友真聪明,提出了一些好问题。但我相信你们再读读诗,再思考思考、讨论讨论,还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
  学生纷纷皱眉思考起来。小组内窃窃地议论起来。
  一会儿,班上的小手又举得老高了。
  “老师,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呢?”一个男生问话的底气很足,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老师,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好像与众不同。”一位胖胖的女生疑惑地问。
  啊,我是多么高兴啊!这是两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啊!我们也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算真正读懂了这首千古送别名诗
  7.课后设疑,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如在教学第八册《说勤奋》一课后,同学们已深刻体会到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道理,就有生问:“勤奋如此重要,为什么在我们周围还有同学在虚度光阴呢?”此问可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的深思。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己见,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了,就觉得学习语文更有趣了,才有可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
  (作者单位:滨海县八滩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06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