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个性化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新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上,教师首先要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本文就是笔者在新课程改革中在个性化方面做的点滴尝试。
  关键词:课堂效率 个性化 激趣引疑 自身经历 广泛联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强调要让学生“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课标》认为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课程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尤其强调指出“教师要和课程同步发展……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可以说,个性化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要害和关键。
  陕西省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整整一轮了,笔者亲历了本轮新课程改革,深感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的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从而真正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就语文教学个性化谈点滴体会。
  一、语文教师要善于激趣引疑,营造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氛围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上以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是教学永远的追求。而恰当地引用新异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材料,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滕王阁序》,朗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一句时,虽然反复强调,纠正“曲”的读音是阴平,可是叫学生单独朗读或背诵时,仍有学生读错。以前按照常规反复讲“曲”只有与乐曲、音乐等有关时才读上声,其余情况均读阴平,但是效果一直不好。今年再上这一课时,当学生中再次出现读错“曲”字音时,我灵机一动,想起舟曲泥石流这一举国关注的热点,问同学们电视广播上“舟曲”的“曲”有不同的读法,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由于当时大家都很关注,学校还组织给灾区捐款献爱心,大家一下子来了兴趣。我于是因势利导,告诉大家播音员的发音一般都比较标准,因为他们受过专门的训练。大家下去可以专门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然后我再告诉大家怎样判断“曲”这个字的读音。这样做了之后,学生印象深刻,后来几乎再没有人读错了。像这样适时在课堂上引入鲜活的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渗透着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经常这样做,学生也会渐渐养成留心生活、关注社会的好习惯。
  二、自身经历更有说服力
  我平时空闲时喜欢骑摩托车旅游,到现在已经骑车走过陕、甘、宁、青、川、晋、豫、蒙等省区。在课堂上我经常运用自己旅游时拍的风景照片辅助教学,收效不错。
  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川端康成所讲的虚与实、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出示了三组照片。一组是陕西周至金盆奇石村的石头,一组是蓝田辋川溶洞的钟乳石,一组是商洛山阳县的月亮洞的日洞奇观。学生们被大自然的造化神工深深吸引,激起了强烈的兴趣,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我又适时引申,由文学―艺术―做人,谈到做人有实无虚则无情趣,活得累;有虚无实则轻浮,如无本之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效果相当不错。
  三、广泛联系,引经据典,潜移默化
  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时,适时恰当地引经据典,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曾对不止对一届毕业生反复讲到孔子所说的好学,其核心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即“不迁怒,不贰过”。开始我重在强调“不贰过”,即不犯同样的低级错误,其实这三个字侧重于方法。后来我又针对部分学生因为外界各种因素影响学习而强调“不迁怒”,即不因外界条件而影响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这更侧重于学习态度方面。到现在,我将这六个字综合起来勉励学生既要重方法,更要重态度。经过这样的潜移默化,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强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在学习《归去来兮辞》时,当谈及归隐与出仕的问题时,我引导学生不但与以前所学的《归园田居》《赤壁赋》联系,更进一步向上追溯,远至许由、屈原,近连王羲之、竹林七贤、后代李杜等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王维,我称他是在归隐与出仕方面做的最成功的“走钢丝”高手。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陶渊明文章的理解,更潜移默化地使他们逐渐养成这种前后勾连、新旧相接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所谓的“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总之,要让学生发展健全的、有个性的人格,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大胆地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个性,唯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唯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也唯有这样,才能培养有个性、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新时代公民。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庄子》.
  [2]论语.唐摭言.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第四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