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作文走向阳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菊琴

  一、淡化文本,关注生活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同绚丽多姿的万花筒,可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认为是废铜烂铁,不值得拾取,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应该打开学生的心扉,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
  可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平时小学生在讲一个故事,一件事情时滔滔不绝,生趣盎然。可一上起习作课,个个却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他们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我们的习作教学太失败,总把生活与课堂割裂开来。学生为写作而写作。提起笔来,在他们的脑海里浮现的不是蓝天、绿树,不是同学间的嬉戏笑语、师长们的由衷关怀,而是干巴巴的习作要求,是某某范文中的句子。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又能写出什么感人的真文章呢?
  二、淡化统一,关注个性
  教师惯用“提出习作要求―学生动笔作文―教师精批细改”模式,忽视对学生作文构思进行具体、细致指导这一环节,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基本学习品质得不到培养。教学中只注重形式,忽略内容,这种封闭教学使学生为作文而作文,文章本该有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气息荡然无存。那要如何才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呢?我觉得首先要积极鼓励,积极诱导。从完成一定字数的“字、词、句、段”到成篇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给学生这样一个信念: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件很容易的事,是有章可循的事。小学生文体意识模糊,抽象思维较差,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创造思维特别强。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体多练”“一事多写”等途径,训练学生多角度地思维,从而发展、活跃他们的写作思路。“一体多练”就是在一定时间里集中练习某一文体,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规律。
  三、淡化单一,注重多元
  新课程越来越呼吁习作教学要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从传统单一的训练中走出,提倡开放式作文。所谓开放式作文,就是要求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势,借助各种渠道由学生自由命题,进行跨跃式写作。新课标亦指出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个性化行文的理想”,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让他们的灵性在“纸上快乐地挥洒”。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信息源中引出不同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对同一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原则上是题目在句中能做主语,可给它加上状语或宾语。
  让习作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学生内心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打开写作思路,放飞个性,进而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了,思维活跃了,发展了。那么他们就必然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有劲,也越学越爱学。
  四、淡化结果,关注积累
  纵观古今,重视积累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中的精粹。西汉著名的辞赋学家扬雄,就曾从读写角度,率先提出:“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他所说的“善为之”即指善作文、善表达。杜甫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后来的语文教学专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把作文看作是从“积蓄”到“倾吐”的过程等观点都强调了积累与表达的密切关系。作为教师我觉得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的“探索性积累”习惯。
  1.求源式积累,这是一种“由果溯因”的方式,来自于人刨根问底的本能。教材中有不少课例是节选或摘录于某一长篇的有关章节,往往带着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神秘感。
  2.比较性积累,比较是一种理想的“求同”和“求异”思维的培养方式。例:欣赏了宗璞的来自西子湖畔的《绿》,不妨去看看沈从文笔下湘西山上的《绿》;在叹服巴金对“海上日出”神异、伟大的描写,也可以去领略诗人徐志摩描绘的“泰山日出”的流光涌动,光怪陆离。这样的比较,形式上是有趣的,探索上是有深度的,收获也是不浅的。
  3.扩展式积累,我们的学生虽小,但他们追求新异的心不小。一旦遇上感兴趣的作品,总想了解更多。例如:学生爱读李白的诗,因为他的语言瑰丽,气势壮阔,飘逸致极,那就不妨在课内多教几首,相信学生会对“诗仙”有更多的了解。“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以平时的阅读之劳换取永久的作文之逸,积小流,成大河,何乐而不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累的实质是继承他人的劳动与研究成果。当积累达到一定的广度与深度时,自己就能有所创新了。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以积累促表达”是一条好路子,天才不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而是在于后天的勤奋积累。郭沫若的诗句“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力千钧任翕张”,恰当地说明了积累与表达两者内在的紧密联系。
  “以人为本”的改革实践,使大门紧闭的作文教学课堂射进了和煦的阳光。让今后的作文课,一扫往日的愁眉苦脸,使学生能心情明朗、愉快、自由、开放,并充满着朝气,犹如一个个初升的小太阳。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事例,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个性,充分显示出以“人”为本位的教学观念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单位:溧阳市文化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