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重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立琴

  摘要: 高中作文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但作文教学成效甚微,原因之一是作文素材匮乏。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了素材匮乏的原因,并提出了积累素材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作文 素材缺乏 原因 素材积累方法
  
  1.前言
  高中作文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加大,作文要求升高,从侧面反映出作文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成效甚微。为什么作文越来越难写呢?症结到底在哪儿?许多教师把作文的弊病归于“假话、空话、大话”,在作文教学中极力倡导“求真”。但是“真”又从何来?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文素材匮乏,就如同无源之水,即使拓展再大的空间,提供再多的自由,其结果依然是无从下笔,而只能照搬照垒,堆砌成文。
  2.作文素材缺乏的原因
  2.1生活空间狭小,缺乏有效引导。
  视野狭窄、生活单调导致学生对生活缺少情趣,缺少感悟和发现,表现在作文上则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缺少激情。俗语说:写作源于生活。充实的生活是写作成功的首要条件。然而,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空间被禁锢在学校至家庭的两点一线,封闭在狭小的课堂之内,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学生如何能写出逼真、生动、有情趣的作文呢?教师缺少有效的引导,也会错失原本可以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时机,造成作文进步缓慢。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问题不仅仅是缺少发现,更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发现,去发现什么。
  2.2知识储备少,表达能力弱。
  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使学生的作文词汇单一,表述不清。许多作文情节简单,缺少细致的描写,该说明的说不清,该描述的不知道怎样说,该想象的又胡乱拼凑,缺少科学根据。事实上,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有一个空间,隐藏着巨大的潜力,只是缺少正确的挖掘和引导,却往往把孩子们引入狭窄的死胡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校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分数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却没有人告诉我们的学生该怎样去发现,怎样去感悟,该体验生活的哪些方面。因此,大多数学生并非不够努力而是不知从何下手,不知该怎样表述。
  3.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3.1善于观察,开阔视野。
  进入高中后,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成了“三点一式”(教室、宿舍、食堂),枯躁无味,没什么可观察可欣赏的了。其实不然,只要你用心留意,高中生活仍是多姿多彩的。可留心身边的同学,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容、鲜明的个性,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留心校园,一草一木、亭台楼阁、励志铭刻、校园时志等,这些都可以摄取为鲜活的素材。所以高一开始学生就有必要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把校园的趣事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提高练笔能力,又可以培养写作兴趣。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仅强调“善于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指点其所要观察的事物、观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对于那些尚未养成观察习惯的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让他们从小处着眼,逐步学会观察。
  孩子的眼睛有时比成年人更加敏锐,更加独特,一旦打开了视野,他们所包容的东西就会越来越真实,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读起来自然就真切而生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小练笔”活动并适当给予点拨,就能顺其自然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3.2充分阅读,简单摘录。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高中生活虽然紧张,但学生仍然要抽出时间涉猎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生活,从而也可以给自己的大脑一个放松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充分阅读,记读书笔记。在作文中,不仅要有好的材料,还要有好的表述方式。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表达的方式。学生读书的特点往往是看的时候兴致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却很弱,当时记得快,转眼也忘得快。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尤为重要。当然,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高,但要看什么书,该记录哪些内容,怎样归类,这些都需要教师详细地布置。一般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归为这样几类:(1)词汇积累。如美丽、美不胜收、景色迷人、风景如画……如果能摘抄相应的段落或背诵相应的文章则更好。(2)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3)名言警句。(4)诗歌摘抄。(5)常识积累。这一项主要通过读报或听新闻来做记录。(6)书籍记录。记录阅读过的书籍和简单的感想。那么在读报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素材积累呢?首先,就积累的内容而言,我们要多关注先进人物事迹、新闻热点、时事趣闻等。比如2007年、2008年所报道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2008年的中国奥运、“神七”升天,以及汶川震灾、不合格奶粉事件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积累的素材,写作文时适当联系引用,不仅可以丰富行文,还可以增强作文的新颖性、可读性。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摘录,这主要是针对篇幅短小的材料或者文中优美的句段而言的。至于篇幅较长的材料,尤其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我们要进行概括提炼,比如关于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洪战辉的故事,要是具体写起来篇幅很长,但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谁能想到一个才13岁的孩子,就得承受这样的压力。似乎一夜间,洪战辉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抚养尚不会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年近13岁的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承担责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笔记式的点评,如就洪战辉的事迹,我们可以点评为:“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那份责任,这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责任心是促进个人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使这个社会井然有序地运转着。”点评的内容多了,我们可以分门别类,这样我们写作文时就可以快捷有效地运用。
  3.3创设情境,积累素材。
  文学是自我情感的独特表现,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倾吐和宣泄。《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可见,当学生处于某种情境或氛围中,往往更容易有所感悟、有所触动,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潮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作文的情境。多数情况下,作文素材不是随手可及的,而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布局、步步为营创设出来的。教师要引领走出课堂,打开自然空间。作文要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要让学生尝试着走出课堂,在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素材。如我曾开展了一次有计划地采访本校教师的活动,事先让学生找好采访的目标,预约采访时间,接着准备所要采访的问题,然后带好录音机、笔和本子开始采访。学生对这样的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许多问题设置得直率、活泼。而通过这样的形式,师生间有了真诚的沟通和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采访过后,师生间的感情更融洽了,学生们仿佛忽然间长大了许多,很多学生发自内心地感慨道:老师们原来都很辛苦,他们是真心为我们好的。于是,大家自愿写了采访作文。在作文中,我深深感受到的是那一份平实与坦诚、真诚和感动,跟过去那种编排故事、捏造情感的“假话”作文有了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把采访的感受写成诗歌,语言朴实、贴切,配上一曲舒缓的音乐,达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3.4融会其他学科,寻找资源。
  语文的学习不能是孤立的,作文素材的积累也不应只局限于文学本身。作文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书面语言,因此,它必然同各个学科产生交叉和融会。在高中阶段,各学科的知识都是相互交融、紧密相连的。比如,制作一张新年贺卡,在上面写一段祝福的话,或是写一篇环保话题的作文,亦或是科学幻想习作等就需要借助美术和科学两个学科的知识。而像音乐和数学的书写符号也常给语文教师以启发,被借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展开作文教学。劳动课更不必说,各种剪纸、小制作向来是学生的最爱,而这种动手实践恰恰是作文的最好素材。
  只要有素材,就能书写文章。如果我们能从高中阶段就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推广和实施,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当然,学生还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些经典名著,以增加人生的阅历,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从前人的创作中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叶昂龙主编.小学作文“自主式”教学设计.宁波出版社,2003.
  [3]俞翔辉等编译.赞可夫新教学体系及其讨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