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自由写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景勇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上,一定要想办法给学生一个自由写作的天空,让学生在关注生活的同时,有一个内容自由、时间自由、写法自由的天空去进行写作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写作这块沃土上耕耘出丰硕的果实来。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作文教学
“唉,又要写作文了,真讨厌。”“怎么写呢,老师?”“我的脑子里空空的,什么也写不出来!”“老师,可不可以不写作文?我不懂怎么写。”
这些是我任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听到最多的抱怨。刚开始,我总会耐心地认真地指导他们,可后来我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他们仍然对写作不感兴趣。于是,我在想:孩子们为什么这么怕写作文呢?到底是教师的指导无方,还是学生们缺乏兴趣,或是另有其他原因呢?于是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探究其原因并尝试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办法,希望能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写作、快乐写作的天空。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摸索和尝试后,我似乎看到了希望,因为经过指导训练后的学生在写作上有了一些进步,而且对写作也逐渐有了兴趣。于是,我相信只要继续努力,孩子们将会有一个自由写作的天空的。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分析现状,查找原因
1.教师的教学方面:作文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1)写作指导少
虽然现今中学每次语文考试试卷上作文的比重占总分的40%,可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几乎每位语文教师总是侧重于对教材中课文的分析、挖掘和探讨,而对作文教学却是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训练检测手段,造成了很多的学生会分析文章却不会写文章的现象。还有的教师是在每教授完一个单元的讲读课后觉得应该写一篇作文了,于是就随便布置一篇完事。有时布置的题目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有一次,有一个班的一个学生问我《海浪》怎么写。我认为教授他的那位教师布置的这道作文题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扬州地区的学生绝大数没有见过大海,他们是绝对写不出的,即使能写得出来的也绝不是好文章。
(2)写作训练少
大多数学校都是这样规定的:一学期大作文要写6至8篇。于是有的教师就按照这样的规定来完成任务了,学生们一学期也就只做几次作文了。试想一想:半年时间只写几次作文,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能高吗?写作水平能提高吗?
2.教师的作文批改方面:过细或过粗了。
(1)过细让学生一无所获
由于长期以来衡量一个老师批改作业是否认真的标准是看作业本上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所以使得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是胡子眉毛,芝麻绿豆一把抓,错字别字,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无一不及,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也都没解决。
(2)过粗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有的老师为了减轻负担,对学生辛辛苦苦写成并交来的文章仅写一个“查”或“阅”字了之。显然,这是对学生艰辛劳动的漠视和不尊重。试想一下,如果老师连看都不看一下,那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他又怎么知道呢?他又是如何作出评断的呢?况且大多数学生总认为自己的文章是写得很好的,所以才交上去,而事实上,缺点错误总是难免,不经老师或同学指出,只能蒙在鼓里。长期这样批阅作文,就会严重地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学生的兴趣方面。
(1)缺乏写作的积极性
在写作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尽管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要求写亲身经历的事,但学生仍然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写作兴趣,缺乏表达欲望。针对这种情况,我也曾想尽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每周写一至二篇作文或三篇读后感,有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自由命题,结果有不少学生坐着不动,询问其原因,说是不懂写什么。
(2)对生活不关心
平时生活比较单调,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不良习惯。
(3)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平时觉得写周记或读书笔记无用,浪费时间。让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用于摘抄优美文句,可并没有多少学生能坚持下来。
在这几点的共同作用下,于是我们的孩子就怕写作文,怕上作文课了。
二、对症下药,改善现状
笔者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摸索改进以上通病的有效途径,并进行了作文教学专项化训练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效果。
1.提高对作文教学的认识。
针对以前对作文不重视的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作文是语文知识的集中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阅读成为重头戏,又要让作文成为顶头戏。如果平时只让学生读、欣赏,而不教会他们去表达,那么他们只会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而不会有大的提高。因此,我改变了以往阅读课占较多时间的做法,变成阅读课的教授时间和作文课的教授时间几乎是相等的。这样,让学生既重视读文,又重视写文,使学生的读和写都有了充裕的时间。
2.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是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人乐于积极地寻找满足他认识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它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是这么做:(1)在班里设立作文专栏或办班内报刊,较好的习作可以上“班报”,并且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发表的机会,以此来激励学生。(2)经常利用课上10分钟的时间分析讲评优秀习作,主要以表扬为主。(3)经常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在教授完一篇课文后,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让学生首先不惧怕写长篇作文,以此来坚定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4)经常进行作文指导,让学生在多练中逐渐得到提高。(5)经常让学生互改和自改,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自己读出,其他学生改,找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方案。通过互相讨论,能起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3.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写作的空间。
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写的东西,随笔文章往往比正而八经的文章写得好,因为随笔是由心而发,是充分自由状态下的“创作”。因此,要想真正做到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写作的空间,我是这么做的:(1)写作内容不限制。改变过去应试作文的训练模式,日常作文训练不以应试的形式进行,不对学生限制过多,让学生自由发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尽情发挥。要知道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也有极强的“表达欲望”。(2)写作时间不限制。鲁迅先生说:“写不下去的时候,不要硬写。”所以平时的作文训练要给学生留出较充足的时间,我只要求学生2周交1篇作文(只要在这2周内的任何一天交都可以),使之有充裕的时间去构思,去加工润色。这样做其实也让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交作文的时间去自由地安排评改的时间。(3)写作方法不限制。对于学生,平时不限制其在写作上所使用的方法,教师只是针对学生的写作特长对其进行写法指导,做到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培养具有个性的能力和特长。
4.教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
学生怕写作文,除了无兴趣外,无写作素材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作家搞创作,要先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形成思想,产生感情,积淀既深,发而为文。这是写作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只有学会了观察,有了生活的源泉,才能言之有物,心有所思,情有所感,才能诱发写作兴趣,主动地写出好的习作来。如:在一次作文《中学生不要吸烟》中,我让学生描写周围中学生吸烟的情景,一位学生写得较为真实:“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烟民:一下课,立即冲向厕所,急急地点上一根香烟,靠在墙上,闭上眼睛深深地用力地吸上一口,烟雾从鼻孔和喉咙里飘出来,顿时,舒畅的表情就写在了脸上……”后来经过这一堂作文课的评改,学生们都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呀,真有意思。
通过对以上几个环节的努力,现在,学生们渐渐地爱写作文了。因此我认为,只要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写作的天空是不难的。其实,在作文教学上,只要想办法给学生一个自由写作的天空,让学生在关注生活的同时,有一个内容自由、时间自由、写法自由的天空去进行写作训练,那么学生就会在写作这块沃土上耕耘,结出丰硕的果实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