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爱,让孩子们长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晓黎

  摘要: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明确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
  关键词: 幼儿园 关爱 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无刻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产生了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有位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是最为崇高的品德。教孩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们一颗善良、仁爱的心灵。为了不让幼儿的爱心枯竭,我们不仅要给予他们关爱,还要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设各种机会,抓住各种有利的契机在孩子的心灵中播撒爱的种子。
  
  一、在一日生活中贯穿爱的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我们利用主题墙、阅读区域、家长园地等,适当将“关爱”内容穿插其中,从中挖掘其教育的因素,如在2008年5.12地震后生成的主题“我为灾区献爱心”中,引导幼儿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个别孩子用图画的方式写一封信。又如,在自然角里放些小朋友们喜爱的动植物,让孩子关心、爱护、照料它们,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从中让幼儿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逐渐萌发爱心,体验到关爱带来的快乐。教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教育孩子不小心碰着别人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你要说声谢谢;别人摔倒要关心帮助别人……教师是一面镜子,她的言谈举止、点滴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加上幼儿的模仿力极强,而是非辨别能力却较弱,所以,教师的自身修养其实也是为幼儿准备的。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教育幼儿如何去爱,先得自己心中充满爱,教师必须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幼儿。此外,教师还可创设相关的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当幼儿表现出爱心的时候,教师要在众人面前对该行为给予表扬、鼓励,从而逐渐使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养成与人共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整合爱的教育
  
  1.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在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我们可引用一些故事(包括古诗、看图讲述、儿歌),通过讲述、提问和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让幼儿理解和接受。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同伴间要相亲相爱。但活动并非到此结束,而要将“爱心”教育延伸下去。因此,我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听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并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等都是教师能够应用的方法。如:请幼儿表演故事《狼和小羊》,让他们在进行角色表演的同时,体验对小羊表示同情的情感,愿意主动地帮助他,从而懂得,生活中应该同情弱者,乐意去帮助人。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一定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言语、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等来表现该角色特征,从中体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色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做出恰当的反应。
  2.在游戏中进行移情训练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教师可将爱心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动。在活动中,教师可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致,并能同其他幼儿一起游戏,共同使用玩具,比较稳定地相互交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友好情感、友爱行为。在游戏中教师要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并表达不同的情感,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社会认知常识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习表达自己的关爱。比如玩角色游戏时,“娃娃家”中的某成员生病了,能问长问短,并给他倒水、冲热水袋,着急地去请医生,会说:“你哪里不舒服?我来帮你摸摸。”这些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唤起类似的情绪体验,学习关爱行为。
  
  三、在家园配合中进行爱的教育
  
  对幼儿开展爱心教育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幼儿的两大生活环境一是幼儿园,另一个是家庭。纲要中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孩子最依恋的是家庭,最亲近的是父母,家长在关键时刻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因此,教师可利用家访、电话、家长开放日等,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反映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的情况,积极宣传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出家长配合的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积极为孩子创造一个家庭和睦、邻里融洽的良好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良好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凝聚爱心。由于幼儿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他们对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说教难以理解,而利用具体形象的榜样力量去教育影响幼儿,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与左邻右舍的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对弱者的同情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使他们产生与人友好相处、具有同情心的情感。
  对于成人来说,接受孩子的爱是快乐的、幸福的;对于孩子来说,给予别人爱,别人能理解、能接受,比接受成人的爱更快乐。总之,种植爱心和亲情,便会收获友爱、尊重、宽容和同情,因此,从小给幼儿心灵播下爱的种子,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使他们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应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爱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