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阳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红卫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促进成长。怎样把生活的阳光洒遍数学教学,让数学的甘露滋润学生成长呢?我结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而小学生缺乏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再加上他们心理、生理的特点,他们往往感到数学抽象,学起来很枯燥。这说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给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他们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结合大扫除举行了一次擦课桌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擦课桌活动的同时,又设计了“1分钟做口算”、“1分钟测心跳”两个体验活动,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量”。
  二、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逐步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展开教学:(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面积差别很大的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2)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3)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4)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能了解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结合生活实践,展现数学活动的多样性
  活动是学生所喜爱的学习形式。教师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正是为了引导学生愉快地参与,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同时,丰富的活动形式能让学生体会数学活动的多样性,从而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模拟活动
  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课堂设置成舞台,让学生当演员。我曾看到过一位老师在教学行程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了有趣的表演,教室里一片欢笑,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而是老师在领着他们玩。他们在玩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2.体验活动
  体验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很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他们提供感性认识。
  3.实践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树立“大课堂”观念,使数学课堂教学向前延伸、向后延续、向课外拓展。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贯彻这一要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活动中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本身,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再现生活画面,体现数学评价的发展性
  现代的评价主张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教育而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作业与考试是最常见的评价方法,怎样真正地体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全面的发展,真正发挥现代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改进等教育功能呢?我认为作业与考试急需改革。在改革中,如何体现作业、考试类型的多样性,如何增强作业、考试要求的人文性,如何提高作业、考试卷讲评的参与性……都是值得我们深思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从如何结合生活、体现数学评价的发展性这一层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1.题目素材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作为编写题目的素材。例如:小春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2看成27,结果得到的商是58,还余18。想一想,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像这样把数据看错,导致结果错误,是学生做题时常见的错误类型,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
  2.知识应用实践化
  知识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应多关注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实际问题”,这是新大纲强调的。因此在学生的作业中、卷面上可适当增加一些实践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应对生活实际的能力。
  总之,要想把生活的阳光洒遍数学教学,教师首先要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范围,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生活资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把这些活生生的内容移进课堂,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长此以往,不断深化,最终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数学真正成为滋润学生成长的甘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