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怎样开展幼儿创新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秀安

  摘要: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倍受大家的重视,那么,首先要认识创新。创新就是丢弃旧的,创造新的。当今社会需要的就是创新型人才。创新体现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中,应该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为一体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幼儿;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18-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幼儿教育是一个民族教育的基础,如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颗创新的果实,是幼儿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打破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思维的不利因素。
  有的教师要求幼儿在课堂上静默端坐、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按老师给的框框做游戏等,这些都是束缚幼儿思维的不利因素。幼儿求知欲旺盛,活泼好动,对一切新事物都能产生好奇心,喜爱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有时会展露出独特的思想或表现出人们想像不到的行为。如,有的幼儿会把崭新的玩具拆开,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有的教师和家长常会把幼儿这种带有探索性意义的活动看作是无聊、捣蛋加以限制禁止,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会严重扼杀幼儿创造力的萌芽。幼儿在这种教育活动中失去了自我,其积极性也逐渐丧失,更无创新意识可言。作为家长和老师应明白,今天的好孩子应该是自信、勇敢、富有创造性的孩子,而决不仅仅是听话、乖巧的孩子。
  二、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点拨幼儿的“创造”思路
  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和最高价值就在于不受传统思维和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敢于想人之所未想,而创造的最大敌人是固定。因此,首先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能摆脱一般性的想法和做法,从非常态的角度去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拓展幼儿创造的思路。在语言活动《比尾巴》中,活动目标有一个是根据诗歌结构,仿编新的儿歌。于是幼儿就都围绕着尾巴展开了。就这个活动,我是这样启发幼儿的:“小动物们除了比尾巴,它们还可以比什么呢?”于是幼儿马上从一门心思比尾巴的思路中跳出来,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仿编出了新儿歌《比脚印》、《比嘴巴》等等,这样思路一下子开阔了。
  其次,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应鼓励孩子的奇思妙想。如,有一次去听课,老师 在给幼儿讲述狐狸与乌鸦的故事时,老师问孩子:“你听了这个故事有 什么想法?”许多孩子都表示狐狸太狡猾是个大坏蛋,乌鸦上当受骗。这时,有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说:“乌鸦把肉给狐狸吃是对的。”话音刚落,小朋友哄堂大笑,可老师立即鼓励这个孩子把话说下去。“因为乌鸦长得丑,从来没有人赞美它,狐狸是第一个说它漂亮的人,所以乌鸦应该感谢它。”这位小朋友讲完之后,老师对他与众不同的想法感到高兴,马上引导小朋友们一起鼓掌表扬他。试想,如果当时那位老师以“离谱”否定这位孩子,也许,他或其他的孩子以后就再也不敢“胡思乱想”了,从而使得孩子创新求异的意识被淹没。因此。教师只有在鼓励的基础上,再去做正确的引导和点拨。
  三、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发展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大量的是来自日常生活和游戏以及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幼儿的认识经验范围。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我教幼儿画小鸡,在活动之前,我让孩子们回家观察小鸡如何走路,如何游戏,怎样吃食怎样玩耍。绘画活动的时候,我只是教给他们画小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要领,画的内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选择,结果孩子的积极性很高,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动态逼真的小鸡。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创作完成了一次活动,原因就在于他们头脑中有丰富的表象,丰富的生活材料。
  四、要加强家园联系,形成创新教育的合力
  幼儿园要向家长积极宣传开展创新教育的目的、意义,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的积极参与为我们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使创新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统一了家园教育的步伐,实现了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 树从根下起,从小及早地对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作为新时期的幼教工作者,尊重、保护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天性,不断为幼儿提供创新的机会,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仍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把观念切切实实的转化为行动,而它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我们的孩子们!
  五、激发幼儿创造的激情
  热情是创造的源泉,教师不能只在需要的时候,才想到让幼儿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有一位老师,在打扫活动室时,顺口说了一句:“这么多的蜘蛛网。”旁边的一个幼儿反驳到:“不是蜘蛛网,是土网。”面对突然的反驳,该教师似乎生气了,就说:“去去去,一边去,你知道些什么?”幼儿被教师泼了一盆冷水,失望地走开了。由于这位老师师道尊严的思想,打击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表面上看来,教师利用尊严挽回了面子,却不知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创造激情。我们为何不能做一回幼儿的朋友,与他们共同探讨呢?不管做任何事,为了创造新的事物,完成伟大的业绩,“热情”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幼儿的创造热情受思维的影响,积极的思维是创作的前提。所以我们必须用创造之心激发幼儿创造热情,正确对待幼儿的“创造”,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相信,未来的发明家就在我们的身边。
  对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作为新时期的幼教工作者,尊重、保护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天性,不断为幼儿提供创新的机会,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这就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