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新内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要求赋予当代师德建设新的内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权利主体,学生是行为主体,学生是生命主体,学生是发展主体。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需要优秀文化的熏陶,教育平台的搭建,幸福教育环境的营造,塑造大爱师魂。大爱是崇高境界,大爱是博大情怀。
  关键词: 以学生为本;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0)06-0009-03
  
  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要求我们对当代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有更加崭新的视角,更加辨证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审视,更加长远的设想。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目标、教育使命、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育是人类最纯洁最壮美的事业,教师是最具人类良心的职业。因为教育第一使命是让人像人,让人更高大。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名言高度概括了以学生为本的真谛:教育是把一个人从黑暗引向光明,教育是把一个人从低俗引向高尚,教育是把一个人从虚假引向光明。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生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这是现代教育基本价值。教育是引导不是去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去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去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去控制,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
  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更好地让公平惠及所有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获得发展和成功。
  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内涵,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责任,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主体需要,激发学生主体创造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要把学生看做是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把思想教育同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学生看做是能动的、有创造力的行为主体,把外在引导与学生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要把学生看做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生命尊严的生命主体,把知识传授与健康人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要把学生看做是自主发展的个性主体,把学生成长成才与发展个性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以个性为主体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二、 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幸福是人的主观内心感受。幸福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结果得到大家认同,社会认同。一个人喜欢什么工作,不仅是天赋方面对这项工作比较敏感,也是处于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喜欢是什么?喜欢本身就是持久的动力,就意味着自觉的投入,并预示事业的成功。有人把人生的追求分为从低到高的五个层面,从生存、社会、爱情、尊严到人生价值的实现。如果本职工作是真心喜欢的工作,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社会认同,这叫幸福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事业,但职业不等于事业。职业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什么叫事业,有两个标准。第一,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对事情本身有强烈的兴趣,而不是因为利益,没有利益也愿意做,就因为喜欢。第二,由于从事了这份事业,让人生价值得到实现。
  从事教师职业,就是为了谋生,是很低层次的。一个人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再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带有了一种情感,有了情感以后做起这些事情来,奉献和享受已经分不开了,奉献的时候就是享受,享受的时候就是奉献,这才是人类生存的高境界。
  教师最伟大最无私的品格,在于教师从不嫉妒学生的成功,而是希望学生个个成功。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学生。教师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从不担心学生超过自己。相反,学生成功越早,名气越大,水平越高,超越自己越多,教师就越高兴。教师具有优秀品格和博大胸怀。如果你像一个太阳,源源不断发光发热,让学生都沐浴在你的光芒和温暖中,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如果教师能使学生都变成太阳,人人发光发热,交相辉映,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教师的真正使命是遵从生命优先法则,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促进学生人生幸福,这是教师的终极目标。学校教育过程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体验幸福的生命历程。正如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校应当成为一个道德丰富的炽热的燃烧着的策源地,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某个活动领域中获得幸福和欢乐,这个活动是道德的美和道德的完善,从充满着高度道德意义的高尚活动中得到了体验自己的人格尊严感的幸福。”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幸福快乐的职业。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学生的幸福感是教师给的,教师的幸福感是学校给的。学生的幸福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教师的幸福感是一种高峰体验。我们只有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生涯的幸福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喷洒激情,才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源于教师职业的自觉,更需要优秀文化的熏陶,需要教育平台的搭建,需要营造幸福的教育场所,需要解决切身利益问题,这样的幸福感是高尚而弥久的。教师利益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总体利益,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现实利益、直接利益、具体利益。前者是出发点,后者是切入点,就是要通过解决前者利益,去谋求后者利益。
  
  三、 塑造大爱师魂
  
  大爱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师从业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责任大于天。教师责任是第一位的,教师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有职有责,有岗有责,责随职走。教师所有使命都要在责任中体现出来,在责任中落实下去。
  大爱是教师灵魂。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位著名教授讲,学术是我生命的延续,学生是我子女的延续。学校有大楼、大师和大爱。办学应该以大楼为体,大师为根,大爱为魂。现在学校“大楼”多了,空间大了,条件好了,名师、大师不断涌现。但在“大楼”和“大师”之外,还需要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教师的灵魂:“大爱”。
  现代社会,合格教师的标准就是突出“大爱”,让教师爱学生,让学生爱自己,让学生爱自己所任教的这门课。合格教师所追求的境界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教师教知识――解惑,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教师,这是经师;第二个层次,教师教能力――授业,做一个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教师,这是能师;第三个层次,教师教智慧――传道,做一个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良师,这是人师。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的灵魂是爱,让爱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让学生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并成就梦想。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要用爱心来培育爱心,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
  大爱是崇高境界。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崇高。崇高是一种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崇高是自己实现的,而不是被赋予的。教师要把教育当做事业来追求,才能产生大爱情怀。一般来讲,人有两种精神,一种是职业精神,敬业爱岗;还有一种精神,比职业精神更高一个层次的,是志业精神,立志终身从事这项事业,始终有一种自我成就感,自我满足感,自我实现感。职业精神还是一种外在的岗位要求,但志业精神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要求。教师需要职业精神,更需要志业精神。教师职业精神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操守、职业规范、职业奉献。教师职业精神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做是社会对教师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看做幸福的体验。“大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个“爱”字,点出了教师最高尚的品质,也道出了教育至高无上的境界。
  大爱是博大情怀。大爱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量和精神力量。主要目的是让人去感受,感受生命价值,感受生命过程。只有感受才有感动,只有感动才有行动。感受、感动、行动是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在感动中净化灵魂,在感动中升华人格、升华人生。
  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有大爱情感,这种大爱情感是一种人格魅力,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是有亲和力和感召力的。人格魅力是品格的集中体现。优秀的品格就是力量。有大爱的情怀,有远大的志向,有执着的努力,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毅力、勇气和自信,有智慧和幽默感,这些构成了教师人格魅力。教师人格魅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转化为强大的影响力和行动力。无论现代教育手段多么先进,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教育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代替人和人之间感情的交流和融合;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我们的教师应当为学生奉献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情是教育的生命。教育要爱,更需要情。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懂得培养情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大爱是一种母爱,但又超越母爱。人们常把师爱比作母爱。师爱既要有母爱那颗真诚、炽热的心,更要有超出母爱的科学和理性。师爱不仅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更要关心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要公平关爱每一个学生,更要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
  
  四、 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综合集成观念,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育人格局。积极推进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积极推进全过程育人,把育人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积极推进全方位教育人,不断延伸和扩大育人的时空范围。尤其要完善师德督促检查机制以及制度执行的落实机制。对职务评议、岗位聘任、评优评奖、实行一票否决,制定具体规范。师德一票否决已经提出很长时间了,但始终不能真正落实,关键是没有实施细则。违反师德有不同程度,什么程度否决,否决什么要具体,否则就没有操作性。我们现在工作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制度多、原则多、要求多,但执行力差,这个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东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9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