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信息缺乏,不注意观察生活,加之小学阶段缺少有效的训练,导致语文理解能力低下。这已成为他们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一“瓶颈”,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是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德国作家和批评家歌德的“整体对话理论”认为艺术作品是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读者也要以此精神来欣赏。因而,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必须让学生与作家作品进行整体对话,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作品中。而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是其先决条件。怎样创设这样的环境呢?首先,教师必须改变怕学生不懂而“满堂灌”的陈旧观念,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合作学习;再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和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以高度自由的心态与作品产生共鸣,对作品进行理解,再创造。
  对理解方法的指导是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对语文理解方法的指导应注重:⑴多读精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明多读文本是理解的关键。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只有多读才能体味诗人有意“失真”的描述,一句千钧地凸现出黄河的巨大气势和宏伟气象,才能尽情展现黄河在诗人和其他世人心中留下的真实的震撼体验。⑵精练指导。根据西方美学上布洛的“距离论”和我国王国维“入乎其内,故有生;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的阐述,读者只有放弃功利才能进入审美状态。这要告诉我们在阅读分析时应先读短文,排除习题的干扰,以自由之身进入文本,达到物我同一;对对象有了极为真切的理解,让作家所描写的对象自然生气勃勃地活在读者心中后再来做习题,思维才会高度活跃,正确率才会比较高
  注重对文学作品内涵理解的开放性引导。鲁迅关于不同人对《红楼梦》有不同理解的论述:“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深刻说明接受者原有心理图式不同,对艺术的接受就不同。学生作为作家原体验的二度阐释者,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艺术家的体验进行接受升华,再创造。这是作家对读者的尊重,也是读者应该尽的责任。只有这样,好作品才会引起人们无穷的反思回味并在无限的时空内传播,产生无限的价值。语文教师应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发掘作品的意义,只要在理解文本符号的基础上言之有理、有据就行。这样才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其语文理解能力。
  注重对词句的语境义的理解指导。语言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运用,正如陈望道先生在《文法简论》中所指:“语言是对应情意的运用。”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境中寻求词、句意义,否则有的语言使人看了像看天书,有的则与作者要传达的信息截然相反。例如初中语文第六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一句,初看是关心的话,但联系语境,是因为孔乙己偷书被丁举人在脸上打出了伤疤。言外之意是说你又被打了,这是酒店闲客故意用婉转刻薄的话讽刺讥笑孔乙己。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和以语境为先决条件来确定词、句的意义。这因为:1、语境可以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2、语境可以补出省略的内容和排除语言的歧义现象;3、语境可以赋予特定的具体语言以感情色彩;4、语境可以丰富词语的意义和提示文外之意;5、语境可创造条件使词语活用或巧用。寻求语境义,能较快地提高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也是语文教法改革的当务之急。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努力探索,从而为学生学好用好祖国语言,进行文学鉴赏与批评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云南省广南县珠琳镇中心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7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