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口头语言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语言时,应掌握以下艺术技巧,即言之有情,言之有韵,言之有体,言之有辅,言之有物,言之有德。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口头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口头语言时有哪些艺术呢?
  1.言之有情,情理交融。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发学生热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如《桂林山水》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先以充满深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看到桂林山之奇秀,水之清澈,深刻理解课文,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语文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言之有韵,抑扬顿挫。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色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是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上课并不是简单的说与听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你讲得兴致高昂,语调“上”了却一直不“下”,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只会觉得满耳都是噪音,很容易疲劳,根本无心听课了。相反,教师如果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语调,使之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这就需要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去听,当然就不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了。
  3.言之有体,丝丝入扣。语言丰富多彩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当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当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例如《匆匆》,文章前一小部分写的是一些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后大部分写的是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感情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教师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小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以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以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4.言之有辅,生动形象。人们彼此之间传输信息,交流情感,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等。这些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视,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5.言之有物,切合实际。“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的知识与未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切合实际。
  6.言之有德,文质兼美。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总之,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教师只有掌握了这种职业语言,把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切实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