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金融危机下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迅速在全世界蔓延。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于2008年3月推出了近80年来最广泛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并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国也将对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除了各国分别进行监管体制的改革,另外也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加强金融机构的跨境监管。
  关键词:次贷危机;中国金融监管变革;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82-01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美国金融监管改革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2007年3月以来,美国次级债危机上演了全球金融市场近十年最大一次“蝴蝶效应”,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为之震荡。由此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各类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渠道,迅速在全世界蔓延。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最下,美国金融机构出于逐利目的,降低了住房贷款的借贷标准,严重忽视了贷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使许多收人不高、有不良信用记录、缺乏还款能力的人也能申请到购房贷款,即次级贷款。此类贷款不仅得以发放,且以金融创新的名义,成为证券化的基础,由投行、评级中介等机构通过不断包装、分割,最终创造出适于投资的证券化的结构性衍生产品。不断证券化的衍生产品需要发放次级贷款作为基础,而次级贷款的发放反过来又刺激了证券化衍生产品的发展。由于金融市场上销售的这类产品的金融杠杆率不断被放大,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脱离经济基本面,脱离客户资信,导致人们靠预期的资产价格来支撑金融产品的创新。而一旦经济周期发生逆转,银行信贷趋紧,利率上升,杠杆率降低,次级借款人开始发生违约,一家或几家金融机构开始出现风险问题,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迅速反转,金融体系和各参与者的稳健性被成倍地破坏,导致实体经济出现重大问题。次贷危机就此发生。美国住房次贷危机的发生,是同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无节制开发、缺乏有效金融监管而畸形扩张所密切联系的。(二)美国金融监管的改革。一直以来,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是多头监管、监管重复和监管空白并存。首先,监管部门为了获取更多的监管对象,存在放松监管要求的动机。就银行业来说,当前有多个部门负责银行业的监管。美联储负责对联邦注册银行和跨州银行的监管,受监管的银行必须是会员银行。各州银行监管局监管在州一级注册的银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虽然不直接监管银行,但也有义务和权力对银行资产负债进行管理,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其次,控制着庞大资金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却处于监管的真空区。美国政府决定从金融监管系统上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于2008年3月推出了近80年来最广泛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提案名为“现代金融监管系统蓝图”,并计划进行改革。正式实施该计划尚需时日,但一旦实施必将对美国金融监管和银行业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大力改革金融体系、再造全球金融稳定框架的呼声渐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为此做了不少工作,提出了多种建议,并形成了一些共识。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最有力的外部约束力量,而危机的快速蔓延暴露出了部分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理念、体制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美、英、德等国家都进行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改革方案,以实现稳定的监管。
  (一)中国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与其他各国一样,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金融市场的各种新发展,比如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集团的出现等,对于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自从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陆续进行金融改革以来,世界范围内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大势所趋,实现合法高效的混业经营也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和历史的必然。我国现行分业的监管体制自身欠完善,导致监管的整体有效性下降。现行金融监管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尽管分业经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监管当局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有利于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发展,但它更多地体现了政策因素的人为干预,有违于金融自由化的原则,如何及时调整它们以往分业监管的发展战略,采用功能型监管理念,建立统一的监管模式成为学术界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二)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金融监管最重要的目标是保证金融因素在经济发展中保持良好、稳定、持续的促进作用和最优化实现资源的跨地域和时间配置。面对混业经营,需要解决如何使之存在的合理性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现状有序地结合起来,如何使因“众口难调”而暴露出来的“监管真空”和多重重复监管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在监管太严会抑制金融创新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监管不力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甚至国家经济运行中出现系统风险和危机蔓延之间如何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金融全球化也是金融风险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会影响人们对国内金融市场的预期,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中国金融机构及监管层应当谨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开放。为了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机制主要包括信息交换、政策的相互融合、危机管理、确定合作的中介目标以及联合行动。
  三、总结
  反思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我们国家实际上金融创新不足的现实情况,尽管从目前来看,我国金融体系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多么有效,而恰恰是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从而侥幸躲过一劫。然而当前我国多家大型国有公司陆续披露:原本出于套期保值目的而进行的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出现重大失误,从而导致巨额亏损的惨痛事实,则再一次说明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创新不足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因此,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只有继续深化改革,稳步推动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更好地融人全球经济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新华社电,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计划内容[N].新华日报,2008年4月1日
  [2]宋立,王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宏观经济原理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1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