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教师职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古代曾将“天、地、君、亲、师”供奉一堂,使为师者成为“无所不知”的人之楷模,备受尊崇。很少有人怀疑教师有人格及心理适应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中所阐述的那样:“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教师有限的知识或权威地位已很难驾驭课堂。难怪不少教师都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感觉。因此,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对工作和学生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从事各项工作、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和专家们的关注。如同普通人一样,教师也会陷入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困境。现代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对教师职业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对待学生上。其中教师个性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受父母的爱,有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
  
  二、教师的压力源分析
  
  来自国外的一份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我们知道,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则给人带来一系列的身心反应:如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从而影响了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1、教师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在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更是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冲突。
  
  2、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主义”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这种追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因此,教师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在现实世界里发挥工作的潜能。反之,教师若对评价结果不满,担心由于人为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
  其他方面还有专业发展前景及职务、职称评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
  
  三、减轻压力,增进健康,促进教师职业适应
  
  现代教师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如何进行心理自我调节,这对教师职业显得十分重要。
  
  1、面对现实,认知自我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适应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不少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折,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
  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如,教师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懈。“学生越来越难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变革对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教师应该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
  
  2、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人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校园风气。俗语说的“文人相轻”指教师读书多,学识广,容易看高自己,看贬别人。这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已为时代的进步所摈弃。首先,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人们一般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这样,人就比较容易自信,但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如家长、学生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荣誉的得失、自身冲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教师勇于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有必要。英文“I am sorry!”成为外国人相互沟通时的常用语。
  国外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有60%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掌握沟通的技巧: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将会加强人际问的相互关系。
  所以,教师首先应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而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闲时间舒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过大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总之,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也为多元道德价值观所困,必须接受职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3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