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研究回顾与趋向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晶 朱美静

  摘要:在这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时期,尤其是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有序开展,我国学者对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研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目前,职教师资整体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培训机制、培训模式亦作为可行的操控切入点,着力创建全方位的师资培训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未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趋向。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回顾;展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85-03
  
  一、概述
  
  1999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师培训研究主要围绕如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及创新;二是教师培训相关政策的研究;三是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及完善情况;四是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五是国外教师培训经验介绍及借鉴。职教师资基地的完善、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兼职教师的选聘及管理等处于未来中职教师培训研究热点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学者以全球教育发展的视野,运用比较的方法,重新审视我国中职师资培训问题,在借鉴国外的经验、成果和教训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师资培训理论构建与实施路径。
  近年来,虽然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的数量依然少于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关研究,但在研究内容上,已从相对的单一化、一般化、经验化逐渐走向了多样化、可操作化、理论化;在研究范围上,突破了传统的研究领域,中职教师理论与实践素质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对教师“人性化”的关注,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程。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说:“这次中央财政为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建设而投入的5亿元资金,超过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央财政用于这项工作的经费总和,力度之大是空前的。”…随着此项工程的不断推进,一批针对中职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模式、经验、问题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陆续涌现,为探索我国中等职教师资培训乃至培养开辟了更宽广的道路。
  
  二、研究成果
  
  (一)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研究。研究者对中职师资队伍的关注度日隆。一批调研资料描述了我国中等职教师资的整体情况,分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打造更为完善且能够满足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师资队伍。
  1.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整体性研究。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十五”期间着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成果,职教师资整体水平较“九五”期间得到普遍提升:一是在学历层次方面。2000年,中职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的仅占职业教师总人数的24.43%;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专任教师已达75万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提高到71.84%。二是高职称师资数量有所提高。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的比例为17.9%,其中普通中专为23.1l%,职业高中为13.1%,分别比1996年提高8和6个百分点。三是兼职、外聘教师比例稳步增加。外聘兼职任教人员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的不足9%增加到2005年的超过12%。随着“十一五”期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特聘教师支持计划的推进,特聘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在中职师资队伍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2.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共性问题的研究。与中职教育的发展速度相比,师资队伍的建设仍普遍存在一些不适应现象。武春霞指出,教师数量不足是师资队伍存在的首要问题。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超过了21:1,而这个比例在2000年是16:1,2003年也不到18:1,五年来生师比逐年增高。但据测算,即使按照现在的生师比21:1计算,也还有很大的缺口。其次是“双师型”教师匮乏。新兴专业课教师、实践指导教师比例偏少。再次是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为1:0.6,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1的要求相距尚远。武文军、向晋文系统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总体状况,分析了中职师资在学历构成、来源渠道、稳定性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徐肇杰等学者在多处文献中表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匮乏、培训力度与针对性不足、职教教师管理制度欠完善,都是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3.对现状研究背后的对策分析所体现的整体性关注点。研究者既有对传统对策的解读、重构,也有对调研资料的创生性阐释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策的可行度及操控切入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中职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探讨。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是构建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体系的关键。该机制的创新是以观念的创新为先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职师资培训的制度、组织、内容、形式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李华娟、崔晓静认为,要具备战略意识;加快职教师资培训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以重点建设师资培训基地为中心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目标明确,开发个性化特色培训;注重教师人文精神等。
  (2)关于中职教育职教师资培训模式的探讨。多数文献均显示,培训模式的创生性和内聚力才能使培训工作更富有成效,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具备强盛的生长姿态和欣欣向荣的总体图景。培训应以学员为基本中心,以社会为导向,从需求与能力人手。我国自“十一五”规划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无论从国家到地方都体现出这样一些原则:一是改革指导思想,更新培训理念;二是培训方案的修改和创新;三是教师队伍的结构构成;四是评估体系的确立和应用;五是其他方面的创新。
  徐丽华提出了开放式师资培养的新模式。其模式的“开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资培养机构的开放,实现师资培养机构的多元化;师资培养生源的开放,即实现生源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课程和学籍管理的开放,主要体现在课程实现模块化和阶段化。其构建的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多元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力求提高师资培养质量;二是拓宽生源渠道,培养多层次、多类别的职教师资,以满足职业教育对师资的多样化需求。其实,具有创生性和内聚力的新模式,不是单一的、排外的,而是混合多样、独有兼容性的。
  结合国际教育发展的视角来透析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而进行借鉴、批判和汲取,来深化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培训的研究。石美珊通过借鉴澳大利亚的职教经验,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具体为:以社会、行业、学校的需求作为培训导向,以培养培训学员掌握通识技能和专业技能、方法为本位;在教学及其管理中以学员为中心;在课堂内外的讲授和活动中师生实现互动;教学过程的监测、评估围绕培训目标进行。实施效果非常明显,2002年和2003年培训班学员的满意率为80%-90%,并逐步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

广。
  (3)关于健全现有培训体系的探讨。建立和完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之举。对培训体系阐述比较详细的是王子原,他将完备的师资培训体系分成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两类。其中非学历教育含“双师型”师资培、“校本培训”、“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实践教师的师资培训、职教师资的自我学习等五种模式。学历教育则包含职教师资“专升本”培训和职教师资的“研究生”学位培训两种。各类培训在教师职前和职后、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宫雪在比较了丹麦、西班牙及英联邦等国家所采用的培训方式之后,针对我国职教师资的现状提出要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一是要加大专业带头人的培训,二是要鼓励获得硕士学位。
  (4)关于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现状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教育部先后选定了54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时依托大型企业建立了36个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且建成130多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各基地学校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成绩显著。
  刘丹在对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发展现状的研究中指出,基地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教学研究、实践能力水平不高;二是大部分基地还未形成一整套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培训模式和规范化的管理办法;三是许多基地实验设备陈旧、实习场地不足影响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四是职业教育中一些新专业、短线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亟待加强;五是现有基地整体功能发挥不够,整体的资源利用不足。
  应对培训基地现存问题的对策,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二是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工作开展评估;三是促进基地与基地之间、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四是鼓励基地建设与国际接轨,从而推动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总体水平的提高。
  (二)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有效实施路径的研究。
  1.构建中职师资培训体系模式的保障机制。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角色定位,全方位为职教师资培训的发展铺平道路。政府支持,法规健全,保障培训体系健康发展;及时制订或修订职教师资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师资发展的和谐环境;拓宽师资培训的资金来源渠道等。
  2.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黄侃、凌云在研究部分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推进职教师资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即凡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将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同时将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员补充进来。
  3.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体系,围绕这一标准体系进行师资培训和评聘,充分实现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资格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四、展望
  
  (一)关于兼职教师的选聘的标准、已聘任教师的分配、管理等后续工作的开展,如何将已聘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转化成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形式教授,均成为日后关注的重点。
  
  (二)“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等培训结束之后,对于各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所进行的投入及由此产生的变化,如有益的培训模式探索、成功的经验等,都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三)参训教师培训效果是反映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指标。培训成果的转化及衍生、效果的检验、评价方法的选用等方面的内容,也将成为未来职教师资培训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四)如何加强对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缓解因教育传统、学生分流而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针对有效改善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社会地位状况的措施的研究,也会成为研究的兴奋点。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edu.en/.
  [2]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3]武春霞.浅谈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14).
  [4]武文军,向晋文.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8).
  [5]徐肇杰,徐素贞.高素质中职师资的培养必须以优秀生源和最佳的培养方式为基础[C]//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6]李华娟,崔晓静.试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9,(20).
  [7]徐丽华.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06,(4):28-30.
  [8]石美珊.对职教师资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成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30-31,34.
  [9]王子原.浅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的有益模式及保障机制[J].中国市场,2007,(31):102-104.
  【10]宫雪.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制度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7-9.
  [11]刘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7-49,73.
  [12]黄侃,凌云.国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7,(10):44-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