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成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研究生学术不端的表现入手,深入剖析了学术不端现象频繁发生的主要成因,并针对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进行了研究。
  
  研究生“学术不端” 逐渐引起社会的警觉与重视。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术研究, 不仅要“学习已有知识,还要探索知识、发展知识、创造新知识”。如果基本的学术责任意识和诚信品质不能在学术起步阶段就树立起来,无疑将会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一、研究生学术不端的表现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 不尊重他人成果
  (1) 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有的研究生课程论文东拼西凑, 甚至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文章, 一字不改地交给老师充当课程论文。对学位论文要么是“复制加粘贴”, 要么是“扫描加剪切” 对付过去。
  (2) 在各类考试中以各种形式作弊有些研究生抱着“混文凭” 的心态, 因此考试中偷懒取巧的动机不断膨胀, 想尽各种办法进行作弊, 除了夹带“小抄”、互相抄袭等, 还购买高科技设备, 比如“手机”、“电子存储器”、“隐形耳机” 等助其作弊。
  (二) 不尊重科学事实
  (1) 修改或伪造数据一些研究生为了获取学位就弄虚作假轻率地修改、伪造实验数据, 蒙混过关。部分研究生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搜索国内外同类的研究成果, 然后将别人的数据、图表略作修改就变成自己的成果。
  (2) 作伪注释、伪参考文献, 盗用他人学术观点有的研究生引用别人的数据和结论却不加注释。一些研究生把没有研读过的参考文献也列出来, 做“伪注”。还有的将课堂上听的老师讲课, 在学术报告中听的报告人讲座, 读到别人的见解写进自己的文章, 不提原作者的名字,伪装成首创者。
  (三) 无端占有他人成果
  (1)“枪手” 代写论文。请“枪手” 替自己写论文或自己当“枪手” 替别人写论文。前者将学术“市场化”, 用金钱购买学术产品, 骗取学分和学位; 后者将自己的“知识” 变成“生产力”, 获取一定的物质报酬。
  (2) 互相挂名研究生为了达到或提高自己的科技工作量, 互相之间进行署名, 有的根本不懂、不了解对方的研究, 也没有参与对方的任何工作, 但在公开发表文章或取得科研成果中进行署名, 美其名曰“互助提高、成果分享”。
  (四) 其他学术不端表现
  (1) 一稿多投研究生为了追求发表文章的篇数, 把同样内容的一篇论文改头换面投向别处, 或者把本来可以作为一篇论文发表的内容分割成若干部分发表以增加论文篇数, 还有的把相同的一套数据采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 变成多篇论文投稿发表。
  (2) 以不正当手段发表论文或通过论文答辩有的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影响学术期刊编辑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从而非正常地获取论文发表或通过论文答辩,最终获取学位。这种现象在在职攻读学位人员中尤其普遍。
  二、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成因分析
  研究生学术不端的表现五花八门, 但透过学术不端各式各样的表现, 我们可以分析出背后深层次的成因:
  (一) 价值取向功利化
  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蔓延到学术研究这种非功利性活动领域, 一部分研究生价值取向向个人倾斜、向功利倾斜,放弃了自身在维护学术诚信上的责任, 置不准抄袭、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等学术道德规范于不顾, 在学术研究中放纵自我、随波逐流。
  (二) 学术修养不到位
  学术不端, 从根本上说是学术修养问题。学术修养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学术道德修养, 一是学术研究水平修养。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要求研究生在学术领域中应该有着崇高、伟大的目标, 遵从学术道德规范, 严谨求实, 不抄袭剽窃。良好的学术研究水平修养要求研究生具备进行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和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 掌握系统的学术研究方法。良好的学术修养是研究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研究和应用科学技术, 发展自己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必要条件, 是研究生立身处世的根本。
  (三) 受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
  许多研究生在同班同学或师兄、师姐的影响和“指导”下, 特别是这些行为的结果没有受到批评或受到相应的惩罚时, 个人则很容易开始模仿并从心理上认可这种行为。在调查中, 笔者了解到, 研究生发现其他同学在课程论文写作中杜撰参考文献普遍存在。另外, 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如果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那么研究生个体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笔者在对研究生进行调查了解到, 不少学生认为大学教师较多的存在发表论文时相互挂名的现象, 也听说过教师在科研课题申报活动中杜撰参与者, 也认为教师在发表文章时有过一稿多投。2011 年1 月下(总第32 期)论探究理66
  (四) 学术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学术制度存在着以下缺陷, 给了学术不端者可乘之机。
  首先, 学术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体制的不完善, 给研究生提供了方便之门。目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还没有一套有效的学术研究监督体制,没有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研究生培养单位很少有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对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跟踪监督, 很多监督有名无实, 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其监督作用基本上是由非组织的个人监督行为来实现的,往往是非自觉的偶然发现。
  其次, 学术评价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一是学术评审制度中专家监督制度和匿名审稿制度缺位。学术评审时出现了大量的学术不端现象: 专家评审论文看来头、外行审内行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谁能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枯燥的学术”, 还有一些学人利用人情、关系、面子等非学术因素来影响、干预学术评审活动, 这与匿名审稿制度缺位不无关系。总之, 学术评审制度缺乏公正的程序不仅给滥竽充数者和投机取巧者以可乘之机, 还使原本符合标准的学生因担心评审不公危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而逼上梁山, 加入“走后门” 的队伍。
  二是学业评价机制缺陷。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制度可以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热情, 可以促进其学习水平的提高,可以激发研究生取得原创性的学术成果。然而, 目前学校对研究生的学业评价却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过分推崇量化标准, 忽视质量标准。对研究生过分看重学术科研成果,大部分培养单位对研究生提出了必须发表一定数量论文的要求, 并将这作为能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在校期间各类奖学金的评定和诸多奖励都主要以研究生参加课题活动次数、发表的论文数量等为依据, 在这样的情况下, 研究生为了能顺利毕业、获得奖励, 头等大事便是想办法看如何能早发、多发文章,“论文发了吧”、“论文够了吧” 几乎成为研究生谈论的最重要的话题。在他们看来, 有文章就有了一切。所以, 一部分学生为获得答辩的“通行证”, 不得不投机取巧。
  三、研究生学术不端的防范对策研究
  防范研究生学术不端需要抓好学术诚信教育, 培育学术诚信理念, 营造尊重科学学术氛围,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学术制度, 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
  (一) 将学术诚信教育纳入研究生学习生活各个环节中
  要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并加大学术诚信建设的力度。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 从德育课到基础课、专业课, 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 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都应把学术诚信的内容加进去, 让学术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 渗透到每个角落。
  (二) 努力营造尊重科学的校园学术氛围
  要广泛地开展学术活动, 如组织学术征文、学术研讨会、专题辩论会, 组织和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讲座, 组织校际学术交流等, 以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 树立良好的学风, 在研究群体中营造崇尚科学精神、端正科研态度的良好氛围。业余生活中, 举办高雅的文艺欣赏活动及健康的体育比赛等, 增强研究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并陶冶研究生的思想情操。
  (三) 充分发挥导师的重要作用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研究生在学习期间, 与导师关系十分密切。对于研究生而言, 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治学态度、创新意识、道德修养、社会地位、敬业精神、为人处世等等, 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和情绪, 制约研究生的发展前景, 间接地影响研究生的思想品格。“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是其他教育途径无法代替的。因此, 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导师在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注重选拔为人与为学同样出色的教师担任研究生导师, 同时要高度重视导师队伍的学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
  (四) 着力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的制度体系
  第一, 制定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通过制定并宣传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 让研究生明确应该树立尊重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明确什么是应当遵守的, 什么是绝对不可以有的行为。
  第二, 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档案, 如实记录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在研究生毕业时, 该档案跟随研究生的学籍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 从而将学生的学术诚信纪录延伸到社会。
  第三, 建立学术诚信评价机制。对研究生学术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 根据评估情况, 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使学术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 更趋于合理。
  第四, 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奖惩机制。将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 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严防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才能增强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 才能提升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的实力,为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江新华.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 行为表现、教育根源与治理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3): 25-29.
  [2] 董建龙. 各国加强学术诚信管理的举措及其启示[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7(1): 5-9.
  [3] 劳俊华, 段利强. 研究生学术规范素养的调查与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10): 16-18.
  [4] 陈燕. 对高校研究生的学术规范认知状况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5): 75-79.
  [5] 郑重. 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失范与规范[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 115-117.
  [6] 王恩华. 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J]. 高等教育研究, 2005(7): 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74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