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拓展创新的起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巧巧

  摘要:新课标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语文教师应力求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拓展创新的起点,使孩子们真正快乐地学习语文,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起点;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78-01
   新课标致力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新世纪对新人才的要求也是具备敏税的创新意识和很强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从基础教育着手,从小培养,课堂渗透。
  一、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局限,突破狭隘的“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广阔的生活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学习。
   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课前先让学生欣赏有关的动画片,看看古典名著《西游记》,初步评价一下其中的人物。上课时,让学生谈谈对人物的看法,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机智勇敢、武艺超群。”有的说:“我最恨白骨精,她诡计多端。”有的说:“我喜欢唐僧的善良,但他有时也很糊涂。”……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抓重点句分析人物特点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激发活力,必须形成语文教学的开放系统。在学习时间上,提供学生一切机会,在学习空间上,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要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宜于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天地。
  二、鼓励质疑,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苏霍姆林斯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好问的天性受到压仰和扼制。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于是乎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某地老师在上课时画一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一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的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
   《月光曲》有一个这样的情节: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教学时抓住“贝多芬没有回答盲姑娘”这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提出“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以此诱发学生大胆思维,结果学生在课堂上作出如下各种设想:1、贝多芬默认了;2、贝多芬谦虚;3、贝多芬怕别人知道,很多人会来看他;4、贝多芬酝酿《月光曲》进入情境,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5、贝多芬急着弹奏《月光曲》,顾不上回答……在学生创造思维面前,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又要引导学生评价多种思维的质量,寻求正确的思维结果。这样,创造力才能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不是一举多得?
  三、留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
   孩子的天性表明,他们天真可爱、童心未泯,敢于幻想、敢于提问,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孩子们具有无穷无尽、用之不竭的“创造力”的源流。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能成为扼杀孩子天性和禀赋的“血淋淋的刽子手”。这就需要教师作开掘和诱导,应鼓励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年龄特点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大胆想象,善于求异”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在学生认识到“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这一仿生学方面的知识后,我并未“丢手”,而是宕开一笔,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人们模仿哪些生物的特点,发明了哪些东西?”这一问,使学生思维被激活,思路被打开,很快收集了所掌握的特点,说出了许多类似“根据蜻蜓,发明和制造了直升飞机”的回答,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激起了主动创新、积极尝试的欲望。紧接着,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诱导,启发学生思考:你会根据哪些生物给你留下的深刻启示创造、发明出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呢?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学生思维活跃,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现:有个学生说,我会根据小壁虎尾巴具有“再生”的特点,制造出一种“再生素”,只要截肢病人一搽上这种药素,他就会在短短的时间内重新长出四肢。这样,便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还病人以幸福和希望。像这样天真而又充满智慧的想法,很多很多,无不显示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创新力。
   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利弊,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引念下,课堂上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并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课堂教学成为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不断地激励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上,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得非常快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