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与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君

  摘 要: 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事业,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 内涵与途径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意见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厌教,即不愿意当教师,人才外流时有发生;有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收入低,有些教师感到教师地位低,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明显,从而出现了心理不平衡,影响了教学热情,不少教师投入了大量精力另行创收或在社会上兼职,使其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事业,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高校教师应该确立起面向21世纪的职业道德观念,在更高层次上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内涵
  1.高校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而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作为基础的。作为特殊的教育劳动,教书育人是一种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的、形式千变万化而外界又难以直接监督的劳动,是一种极为细致复杂的艰辛劳动。为人师表,不仅要对学生负责,而且要对社会、对科学负责。眼下,高校教师中存在的浮躁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对科学、对社会、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心态表现在科学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现在教学上,必然不“实”;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就会贻害社会,因而也谈不上“善”。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和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近责。
  2.高校教师应具有基本的政治素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政治学习机制,以学习班、培训班、研讨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坚定教师社会主义教育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爱教、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引导教师充分关心国家政治经济,将自身的事业与国家的强盛紧密结合,使教师以最崇高的事业而感到自豪,乐于思教。
  3.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在精神激励方面,要创造条件,让教师积极参与学科专业建设等发展事业中,用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凝聚力;要利用校内各种宣传媒体,大力表彰德高业精的优秀教师,通过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方式,推广他们先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师职业观和成功经验,达到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在物质激励方面,岗位、课时津贴、职称晋升等要向教师倾斜,把师德要求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
  4.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考核,专家听课、问卷调查、个人总结等形式,建立教师师德监督意见反馈渠道,以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鼓励教师自省、自律、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5.引入竞争机制。保持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对师德评价不合格、业务素质低的教师采取培训、进修等方式进行整改,优胜劣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6.教师自我塑造。师德建设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力行师德源于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师德作为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主要需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现代教师必须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教师必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衣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
  四、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要真正重视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公民的人格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看到这一点。但是,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的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因此,我们必须在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优势和效益。这里仅从人格培养的角度提出几点应当注意的方法,以引起大家思考。
  1.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社会个体内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中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有效方法。
  2.必须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中国文化对儿童进行“洒扫、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等方面培养其人格自觉性。西方社会也十分重视人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例如,西方人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其依赖性;教育儿童爱护一草一木,爱护环境,由此培养其热爱家园、热爱国家的基本情感。这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应当积极吸取。

  3.必须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人格的形成应当是自然的,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强制教育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应当慎重采用才行。
  4.必须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一样,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并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达到“愤”和“悱”的临界状态下,教育者适时“启”之“发”之,就能使受教育者“如醍醐灌顶”,顿然醒悟,从此对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没齿难忘。
  5.必须运用无形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常言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说明为父母者的自然“身教”的巨大影响力。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学生。在社会中,位尊势重的人的言行同样在“暗示”着周围的人:人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为人。可见,无形教育的效果往往大于有形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润往往比暴雨的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做到这一点,有赖于教育者高度的素质修养。说到底,教育者也有一个不断地接受教育、自我教育和不断提高的问题。这也说明了人格教育是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化的,全社会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响。这正应了《礼记・大学》中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坚定教育信念,树立教书育人的远大理想是一名合格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教师必须坚定信念,把培养每一个学生并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作为自己神圣职责。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学科发展等工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执着追求,力争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最大成绩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荣,立足本职,甘为人梯,追求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境界,把英名留在学生中。高尚的师德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教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
  [2]陈粮.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内涵与评价机制探析.河南科技大学.
  [3]曲铁华等.高效师德建设的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4).
  [4]叶国英.论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容与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