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学活动式课堂教学策略与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秀芝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通过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加强对学生双基的教育,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数学规律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师生的“开放”互动取代了“僵化”的单向灌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活动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活动式学习达到理想的目标。
  一、活动式课堂教学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观
  活动式课堂教学强化了学生对于教育内容、学习时间的自主支配权,为他们营造了积极的学校生活体验氛围,围绕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形成,开展培养数学素质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会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将课堂变为学生学习兴趣、情绪调节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学会经常进行经验体验,让他们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主动构建知识,通过告知同伴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与自信心和自我探究的行为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数学活动中通过改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发生内在的重要变化,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益。
  二、活动式课堂教学能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活动空间不仅仅局限在讲台,教师也不再是处于课堂教学的“独尊”地位,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荷兰数学教育家佛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应不断创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动手操作,去观察分析,去合作交流、发现和再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
  只有当每一个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体验数学规律的生成和发现的过程,成功的喜悦才会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去分享。
  三、设计活动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1.设计过程
  即设计的数学活动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强调学生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自我发展的过程。
  2.转化应用
  学习转变为通过背景材料,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观察、测量、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去验证自己的假设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亲身体验到付出一定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或经受挫折对自己毅力的挑战和思维直觉、推断逻辑的检验、锤炼。
  四、活动式课堂教学的实施
  1.操作性活动
  把初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定位于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教学融为一体,实践活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始终。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动手实验、制作的机会。
  如: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正方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5×5的大方格纸,让学生动手剪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来做正方体,并由学生总结出展开图的11种类型。做好的同一尺寸的立体方块,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搭摆立体的活动,给出侧视图平面形状,由学生搭建其可能对应的立体。
  2.角色转换活动
  数学活动式教学要从初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及认知水平出发。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学生角色情感体验,做到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如针对七年级学生对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O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老师发出“-3,|4|,绝对值大于2小于5的数,6的相反数”等指令,符合老师的指令的同学要举手,比赛各个小组的正确率高低。
  通过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活动,学生对数轴上的数和点会有深刻的了解。
  3.理论基础性研究活动
  在每一章教学结束时,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写单元小结,绘制章节框图,使学生自己去理清知识结构,挖掘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探求解题规律。
  在总复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水平和自主探究能力,可指导学生自定一个研究专题,写一篇有关的小论文。如:“例谈几何题的代数解法”,“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与系数的关系”,“一道习题结论的应用”、“例谈探索性问题解法”,“几何证明题一题多解”,等等,并鼓励学生从小处着眼,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不好高骛远。
  学生研究与探索活动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要把教室内外、校内外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事物,找出问题的解答途径,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活动式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是万能的,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的“度”,把握课程的导向与密度,使学生在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不是拘泥于课本、教师的影响,而是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活动式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极为有益。
  
  参考文献:
  [1]李萍.建构数学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