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维君

  摘 要: 本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有效教学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追求,给出了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改变,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提高。但是,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以及教学双方的多种潜能还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农村小学教育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为关键的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僵硬套用模式,教学缺少灵活性。
  有时我们会发现教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采用了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然而如此精细准备的课堂有时却是低效的,究其原因是教师往往只是机械照搬某种教学模式,重形式而轻实质,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作出调整和改动。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上课,无法对课堂和学生的临时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殊不知教学模式只是一种理论框架,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二)教学方法标新立异,活动流于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盲目崇尚一些新异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却讳莫如深,甚至全盘否定,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意义。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背景下,被动、无趣地进行“讨论”。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三)教学时间不合理,时间浪费现象严重。
  正因为盲目套用教学模式,为活动而活动,所以有的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反致使学生始终无法进入教学主活动,造成教学的无效。有的教师生怕课堂中学生听不懂,没有理解掌握知识,因此,不遗余力地不断重复强调,导致新授时间过长,这样必然占用了课堂上学生练习和巩固的时间。还有的教师因学生违纪犯错,不断批评教育,甚至训斥学生,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是造成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另一种表现。
  (四)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是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应努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然而教师教学方法的生硬和单调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缺乏参与和合作意识,不能够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同时不能自觉地、多角度地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不善自我评估,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
  二、有效教学: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追求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有效教学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姚利民在《有效学校的六个特征》一书中指出有效教学有八大特征:第一,充分准备和精心组织;第二,教学目的明确;第三,教学有条理且清楚;第四,教学富有挑战性;第五,适应性教学措施;第六,让学生肩负一定的学习责任;第七,重点突出;第八,师生最大限度地交流。我认为,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内容要求的目标基础上,通过数学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学习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参与热情、兴趣爱好、思维品质、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同步发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成绩的获得,更要考虑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教学方式的探索。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教学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效教学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系统内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因素的作用,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同时,各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着力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良性的、相互促进的作用体系。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保证有效,进而达到高效。
  (三)有效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的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力求达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因此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学习是教学系统功能的表现之一,教学系统功能的优化也必然带来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效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理解、探索、研究的过程,因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便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工作必须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只有抓住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才算是抓住了有效教学的根本。
  (四)有效教学的最终实现要靠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靠教师来组织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课堂驾驭能力、专业功底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必将极大地影响有效教学的实施。教师若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就根本无法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只有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和水平。
  三、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制订科学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它是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指南,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在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正确掌握各个学段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不同要求,然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确定单元的目标,每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方法,在最短时间内消化重点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而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是要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教师要通过活跃课堂的气氛,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和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要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精心准备、周密安排,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以完成各类课堂教学目标,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
  (四)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情境是数学问题产生的土壤,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是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产生求知欲。新课程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情境应具有应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同时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宇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
  [2]姚利民.有效学校的六个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2,(5).
  [3]王丽霞,刘健儿.提高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全球教育展望,2008,(1).
  [4]陈志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江苏教育科研,2009,(12).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