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永峰

  摘 要: 文章作者对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立足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实践,从营造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对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 物理探究教学 教师 主导作用
  
  物理新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行探究”。但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才能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那么在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呢?
  一、营造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自由”、“心理安全”是各种学习活动的一般条件,只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消除学生的不安心理,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如何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上。
  1.把课堂变成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
  为了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建立一个师生能平等交流与对话的空间。既要求学生虚心听从教师指导,又允许和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允许学生与自己争论,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个性,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让课堂不仅成为教学活动的场所,而且是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
  2.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进步的乐园。
  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既注重教学的结果,又注重教学的过程,特别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这样的教学不是教师生硬地灌输,而是师生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历程。
  二、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学习、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
  1.注重学生“意外”发现,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
  只要课堂上有实验,学生们就会很兴奋,如果能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来,那更是终身难忘。教师应尽可能多做实验,用实验引入,用实验探究,用实验验证。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外”发现、独特的学习体验,为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我向学生介绍气体也能发声时,举了冲开水时瓶中空气振动会发声的例子。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把耳朵靠在空水瓶瓶口,也能听到声音,这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呢?这个问题在学生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我及时向学生介绍:当气体通过管状的物体时,会在管中振动而发声,并立即带领学生到活动室进行了验证。
  再如,在学习“摩擦的利和弊”时,我在讲水是一种润滑剂,可以减小摩擦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农民在使用铁锹劳动,当感到手有点打滑时,往往是向手心吐一口唾沫,这样手与铁锹柄间的摩擦会变大,手就更容易抓紧铁锹了。那么,到底水是增大物体间的摩擦,还是减小物体间的摩擦呢?我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并与加润滑油相比较,提出了猜想:水到底是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可能与物体是否吸水,形成一层水膜有关,进而带领学生在活动室中利用相关器材弄清楚了问题。
  通过这样的动手实验,学生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形成了自觉学习的强大内驱力。
  2.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中与之相关的部分,让学生感到物理就是生活,学习物理就是“体验”生活,从而扩大物理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使学生更感兴趣,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
  三、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激起学生自觉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如: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猜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②研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注意什么?③怎样控制质量不等、速度相等?④需要哪些器材,具体怎么去做?在实验结束得出结论后提出问题:⑤实验中的木块起的作用是什么?你还能在以往的学习中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经历和理解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得出了实验结论,而且深入地理解了控制变量法,实现了知识与方法的有效迁移。
  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所设计的问题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有讨论的余地。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问题,不足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深入的思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过于简单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和厌倦情绪;难度太大的问题,会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甚至挫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四、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前的预习、课堂上听课与课后的复习等。
  课前预习应要求学生潜心研读课本,包括课本中的插图、阅读材料、信息库甚至注释,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将不懂的问题记下作为课堂上听讲的重点;课堂上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要边听边思考,把重点和关键之处记下来,力求能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课后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复习,避免遗忘,学完一单元后要进行单元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要强调应从理解物理意义的角度掌握物理公式与原理的记忆习惯,重视培养学生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个实验多种方案的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由原来的“主演”转向“导演”,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正如肖川老师所言:教师要“围绕学生转”,教学方式要“围绕学习方式转”。只有优化物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质,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2004.
  [3]李伟胜.开放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