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思维锻炼,提高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小胃

  摘 要: 语文教学不是死的教条,她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来采取不同的方法,而职高的学生普遍在语文的学习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尤其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有很大的缺陷。要弥补这些不足主要靠老师想办法积极应对。而思维懒惰,学习积极性不足是学生的通病,因此教师要从思维锻炼,提高积极性做起,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力和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课堂抓起,注重思维锻炼的方式方法,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去;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职高语文教学 更新观念 加强思维锻炼 以学生为主体
  
  在多年职高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常旁征博引,但即使教师是满腹经纶也未必奏效。而学生对一些稍加阅读就能够归纳的问题,却依然无动于衷。
  我想这种尴尬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其中少不了学生懒于思索。而人怕的就是没有思想,缺乏思考的习惯怎谈学习效率?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地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首要任务。要承担起这一任务,教师首先要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唯教参是从。教师要读懂每篇文章,要钻研教材的精神。纵观当前,各种理论纷至沓来,很少有人能够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好好研读教材。而没有深究教材,再好的理论只能是空架子。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我想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包括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策略必须转变: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学生的发展,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具体可分为两部分进行:
  1.激发兴趣,自主探究。
  一堂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导入,让导入起到影响全局、辐射全课堂的作用。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精彩的导语――《长亭送别》的导语:“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奋斗、追求的一生,大多数人要四处漂泊,不断登上新征程,往往意味着又一次的别离。别离情从古唱到今,无论是‘劝君更进一杯酒’的惆怅,还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都难掩‘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在众多的别离情里,最令人牵挂的、最难分难舍的却还是恋人。……”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进入自主的探究学习阶段。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教学策划的总设计师,指导他们怎么样找资料,怎样分工,等等,当好学生学习行为的教练员。学习从本质上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在内化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咨询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探究中出现的问题。
  2.疑点点拨,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探究中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都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集中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老师不必急于解答,只要综合学生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就可以。合作探究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我在教学《致橡树》时,抓住“攀缘”“痴情”,让学生好好体会。难道“攀缘”本身错了吗?这里错不在于攀缘,主要的错是在“攀缘”之后还要“炫耀”自己。一方对另一方痴情不好吗?不好的是“重复单调的歌曲”。于是我告诉学生,别以为好懂就简单地以为自己读懂了,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能力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上,创造性思维从他们内在因素来看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在训练中要全面抓好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等,而思维的落实要结合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侧重形象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在议论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则可侧重抽象思维的训练,同时可进行扩散性思维的训练。扩散性思维能突破现有知识圈,克服固定性的思维障碍。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综合利用以上几种思维方式能够有助于开阔思维,找到更多的源头活水。总之,一旦良好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形成了,学生就会有不竭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问题的设计
  
  无论老师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都不能忘记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才可能真正融入课堂,积极开动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很多老师都做了很多尝试,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恐怕则是课堂形式的单一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确实是摆脱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状态,但他们又都陷入了另一种形式:课堂只限于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不上来,则由老师代答,更有甚者大发雷霆,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其实提问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一个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考虑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同学积极思考,不至于认为与他无关。如果连续几个学生都不会,那就是这个问题本身不适合他们回答,或者是教师的点拨不到位。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适当考虑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中有所领悟。
  出现以上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问题不合理,而一个问题是否合理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不宜过难也不宜过简单。难了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简单了又容易使学生浮躁,不注意锻炼自己的思维。最好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化。要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创新力为目标的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多读、多看、多练、多说为主的实践训练。
  总之,运用任何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都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师生的交往。语文新课程需要通过交往、互动,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知识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