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π”说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做数学题时,只要涉及圆的计算,题目后面总会有一个括号注明:圆周率π=3.14。其实,π并不等于3.14。在东汉时,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衡,就精确地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几十年前美国科学家又利用计算机将π推算到了小数点后几十万位。可是,一般人们记得的,常用的却只是π=3.14。3.14之后的无数个数字全都被简化成了一长串省略号。
  我并不是想讨论一个关于圆周率的枯燥的数学问题,而是想讲讲由“π=3.14.……”引发的一些感悟:
  “圆”就如一个舞台,只要有舞台,“3.14”总是闪亮登场。这“3.14”多么像社会名流,他们由于总被列在人们的前排,出现在闪光灯前,在摄像机镜头前,在杂志的封面上,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于是被人铭记,甚至被历史铭记;而“……”总是被“省”去,它就如社会中的无名之辈,有它,不多,无它,不少,因此往往被人淡忘。
  世界上的人很多,能够被人们铭记的却不多。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都是在默默无闻中进行的。除了他们的亲朋好友,几乎没有人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世界上存在过。于是,他们的音容笑貌,随着死亡的躯体一同深埋于泥土,并被人遗忘,永远消失。
  但没有人愿意被忘记,所有人都希望被铭记。那么,就去做“3.14”,不要再混迹于“……”中。没有人规定,我们必须永远“泯然众人”而不能“鹤立鸡群”!更没有人要求,我们必须是“被遗忘的角落”而不是“历史的丰碑”!
  大文豪鲁迅先生,曾经只是百草园中的懵懂顽童,只是三味书屋里的勤奋学生,只是仙台医专中的“支那人”……只是长长省略号中不为人知的一个微点。可是弃医从文后,他就不再是微点,而是“3.14”。他手中那支普普通通的笔就像一把锋利的刻刀,将“鲁迅”这个名字刻进了历史,从而被人们铭记在心中。
  屈原、岳飞、张衡、李时珍、周恩来、陈景润、雷锋、牛顿、莎士比亚……他们都是“3.14”,他们的名字都铭刻在世人的心上,他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超越时空,促进人类文明的前行,在人们铭记他们的同时,他们的价值在不断攀升。
  想要不被忘记,其实并不难。不如借用臧克家先生的几句诗来说说“方法论”:
  “……
  给人民做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
  作不到“3”,就作“O.1”。如果连“0.1”也作不到,那就去作“0.04”。只要我们肯去做,就不会轻易掉进那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里,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你想被忘记吗?你不想被铭记吗?作“3.14”并不难!准备好!让我们一起走出“……”的队伍,努力腾飞,实现超越!
  
  简评
  把π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利用“3.14”被铭记的特点,阐释人生的意义。话题与题材、话题与题旨的切点找得好,抓得准,选得新。
  “忘记和铭记”、“π”、“人生的价值观”三个似乎毫不相干的事物,竟然形成一体化,并且天衣无缝,这得益于作者的精巧构思。
  追求、超越,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年轻人的生命活力所在,文章充分流露了不甘平淡,不甘落后,不愿碌碌无为,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和激情。
  (荐评教师:刘家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0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