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永森

  新课标下的高考,文言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在试卷中的分值很大,而文言文的翻译又是学生难以得高分的部分,现将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加以概括。
  1.首先了解一下文言文文段的特点: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从选文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越的才能。从考试内容看,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翻译时古今异义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如筛选主人公品行的句子。
  2.文言文翻译的标准要求:信、达、雅。要求字字落实、语句通顺、译出语气、合乎事理。
  3.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原则:
  (1)直译为主―对应性
  对文句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2)意译为辅―灵活性
  文言文中带修辞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都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4.文言文具体的翻译方法很多,也很活,通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有下面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
  (1)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器物名,以及度量衡单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
  (2)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生变化,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今异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通假字: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
  (3)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
  例:“顷之,炎烟张天。”“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例:兵者,凶器也(者表提顿语气)
  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字相当于“而”,译出来,反而不通顺,也可删去不译。
  例: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
  译文:由于眼睛全肿了,不能睁开眼。“合”虚设成分省略。
  (4)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包括: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各种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有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5)位移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定语后置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宾语前置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大王来时拿着什么(东西)呢?(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主谓倒装句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你不聪明,真是太厉害了。
  状语后置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在匣子里被毁坏。
  5.补充:(1)关注固定结构。(2)了解常见文言120个实词、15个虚词的基本用法。(3)积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调动官职的词语;兼职、代理的词语;降职、罢免的词语;武官、中央文官、地方文职的官名等有助于阅读文言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