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谢萍

  摘要: 本文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文章认为,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措施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面广,从字词到句篇、从语法到修辞、从篇章结构到主题思想……几乎无所不含。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语言,语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可如果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就课讲课,必然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高耗低效的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改变语文教学效率低的状况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文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思想支配行动,教师观念的转变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如果教师不摒弃那些旧观念,素质教育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面向全体、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多议、多练”。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和谐的教学活动,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育的灵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不断地在提高自我素质的基础上,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活动的情景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师生共同进行情感交流。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就好。否则,学生对学习就乏味,甚至与教师情绪对立,进而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给学生以信任,创设和营造没有束缚、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及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及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创设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较浓厚的兴趣,长期机械、被动地学习,将会导致其厌学情绪的滋长。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据调查,还不大善于用理智来思索的学生对于某一学科的爱好与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经过正确思想引导后,才逐步具有事业责任感。可见,兴趣是智慧的火把,它有如磁石一般,能紧紧地吸引人们去走向知识的殿堂。
  兴趣,重在激发、重在培养。怎样才能把知识融兴趣、乐趣于一炉,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就必须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语文教学较之于数理化,有其显著特点,即情感强烈、内容具体典型、语言形象生动。因此,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利条件。如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感情充沛,激动人心。教《黄河颂》时就可通过诗句的阐发使学生领会抗日战争时期的广大热血儿女为了挽救时局,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振兴中华,纵使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的强烈爱国情感,并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记叙文有选材典型的特点。《背影》中,朱自清用“背影”作为题目,非常显豁地突出了背影。开篇就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显出“背影”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时学生的兴趣也来了,再趁热打铁,让学生找出文中四次出现的“背影”各有怎样不同的内涵。结尾与开头呼应:“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至此,背影就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来,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读者心中。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种写法,可以使他们在写记叙文时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而不显得罗嗦重复,使人读来饶有趣味;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可以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吸学生。
  语文教学切忌千篇一律,照本宣科。它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不受课堂和课本的局限。教学内容不能仅停留对字词的掌握、结构层次的划分,以及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而应是以课堂为载体、以课本为引子,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引导,把学生引入语文的广阔天地中。如在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以这首诗为“引子”,引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别董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一系列古代送别诗,让学生比较这些诗中各自抒写了诗人怎样的离别之情。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在课外去广泛地了解,查找资料。通过这样的“引”,便将有限的课堂引入到了课外无限的知识海洋。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既要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课的教学,在教学中注意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达成综合性目标。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的良好习惯。听是能力,是补偿那些在课堂上用手不大容易记下来的内容。文中涉及的人、事物、景物、过程、方法、细节,只局限于课堂中的板书是远远不够的。听的能力与记忆力是分不开的,听,要用“心”去听,要有鉴赏性、概括性、判断性。说,主要突出口语训练,要求说普通话。做到当众说话语言清晰,课堂答问参加讨论,能扣住话题、抓住要点。说话要得体,把握住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特点,准确、生动、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如在《木兰诗》一文中,先让学生翻译课文,复述课文的内容,然后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讲一遍《木兰从军》的故事,再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如果你是木兰,你会怎么样做?读,就是扩大阅读的内容范围,加快阅读速度,培养归纳、摘要、评点、取舍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句间关系,通过语言感受领会一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语言积累、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要让学生主动地进入课文中内容的角色中,从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净沙・秋思》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会背诵这首小令即可,而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在这九种事物构成的环境中,作者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带着这样的感情来朗读?写,是指在教学中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要求学生字要写得规范,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来表现作文的语言情调。平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随时收集、积累语言材料,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如在学完《春》、《济南的冬天》后可让学生回去观察四季的景色特征。坚持写日记,要求记事、写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只有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有目的的活动中才能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素质。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素质的高低也是在适应社会工作、生活中体现出来。总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坚信:只要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吴秀文.工学结合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080.htm